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174章 稻叶四郎

金陵。

虽已是夜晚,但是街道上依然拥堵着大量的人群,其中不乏军人。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墨三和原左翼军司令陈辞修乘坐汽车前往委员长官邸。

到达目的地之后,只有顾墨三一个人下车,陈辞修在外面静静的等待着。

不到一个小时,第三战区副司令脸色沉重的从官邸里走了出来,陈辞修迎上去问道:

“老头子怎么说?”

顾墨三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辞修兄,与我一同走一走吧。”

两人缓缓的走在街道上,副官和警卫人员在十几米外跟随着。

“老头子还是将希望寄托于两道国防线之上。”顾墨三说道:

“不过我能明显的感觉出来,他自己也不相信两道国防线能够真真正正的将倭寇挡在国都之外,很多话只是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罢了。”

陈辞修眯眼颔首。

如果淞沪的70万大军能够从容不迫的撤退,那么国防线真的有可能发挥其保卫国都的作用。

可是现在部队撤退秩序混乱,军心士气大不如前。

两道国防线最多能够坚守半个月的时间。

只是这样的话他们没人敢轻易说出口。

陈辞修犹豫片刻后说道:

“我听说老头子给江阴要塞司令部发了两封自相矛盾的电报。”

顾墨三微微颔首。

“是有这么一回事。

倭寇大军压境,第一封电报是命令要塞司令部将不久前从日耳曼购买到的150毫米榴弹炮拆装,准备运往后方。

要塞司令部已经照此做了!

可后来不知又出了什么事情,校长取消了第一道命令,要求江阴要塞坚守,无令不得撤退。

要塞的官兵正在重新将150毫米的榴弹炮安装回去。”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老头子自己也处于犹豫纠结之中。

这几日日军飞机经常会出现在金陵城上空,平民百姓的伤亡一天比一天多。

加之报纸上不断报道日军凶残无度,已经制定了大屠杀计划,民众人心惶惶,携家带口逃离金陵的人数不胜数。

金陵市政府也在开始组织老百姓撤离!

只是国都的人口超过了100万,淞沪大会战发生之后下游的老百姓都来到了这里,使得人口越来越多。

有组织的和自发的疏散撤离已经开始,只是一时半会儿走不了那么多的人。

看到老百姓携家带口连夜出城,陈辞修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莫凡,他低声问道:

“这几日南京中央通讯社一直在刊登战地记者安桦语的通讯稿,所有内容都是关于模范旅和67军的,副司令长官看过了吧?”

顾墨三点头。

“67军和模范旅能够坚守这么长的时间,也属实出人预料,刚刚老头子还刻意问了一下莫凡和模范旅的情况。

看来老头子对莫凡喜欢的紧呐。

军委会已经确定了模范旅的扩编方案,只要莫凡能够活着突围,模范旅就会成为模范师。”

两人对此都不意外!

三个月的大会战,很多精锐部队折戟沉沙,老头子很明显有重新打造精锐部队,让年轻人来挑大梁的意思。

就着模范旅的话题聊了几分钟,随后两人又安静下来,默默的走在金陵的街道上,不知在想什么?

许久之后,顾墨三停下脚步,苦涩地问道:

“辞修兄,你认为下一步该怎么走啊?”

陈辞修没有回答,目光流连在街道两旁的商铺上。

。。。

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走在战壕里,参谋长下野一霍和第三十六旅团长牛岛满少将跟在他身后。

经历了一天的苦战,普通日军士兵疲惫的靠在战壕上,有的已经睡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