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合上手里的计划书就是头大如斗。
“陛下,为什么呀?
禁止毁林开荒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人工植树?
甘陕晋三省沿河两岸人工植树十里。
中下游流域两岸设立五里宽的湿地保护区。
还要修造数个沉沙池区。
这需要耗费天大的人力财力。
有这必要吗,咱有人有钱吗?”
“毕老,这个必要性不是有,是必须有。”
“你通古博今,想必知道黄河在最早叫什么?”
“黄河原本就叫河,
而后《尚书》称之为九河。
三国时期始称之为黄河。”
“是啊,黄河原本不黄、不浊。
即便是不能说是清如泉,
但绝对不会是如今一碗河水半碗沙这种情况。
河水越混,黄河泛滥和改道的次数越多。
造成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
那一次不是让千里良田变成汪洋。
哪一次不是死伤无数,
让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这种观点对大明的人来说就像是在说神话一般。
朱由校费了半天口舌,
才让毕自严明白了治理黄河的意义所在。
“毕老,治理黄河,
是一件利在当代,功耀万世的事情。
是一件能给后世子孙减免灾祸的事情。
越早下手,难度越小,花费越少。
当然,这并不是说今年做了,今年就能看到效果。
而是一件需要我们常年累月去做的事情。
朕提议成立一个跨省域的黄河治理委员会。
专职、专业的去研究、处理黄河治理这件事情。
经费,就每年从中南半岛的收益里调拨。
即便是把中南半岛的收益全部补贴到黄河上,
也必须让黄河慢慢回归成清河。
成为华夏大地温柔的母亲河。
甘陕晋三省,在未来几十年不是大旱就是大涝,
农业生产会经常性的入不敷出或者就是颗粒无收。
所以,原本就是要继续从三省向辽东半岛移民的。
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把移民的侧重点放在黄河两岸罢了。”
“陛下,今年西北已经减产了三成。
榆林、延安两地已经是颗粒无收。
即便是河南、山东也出现了旱涝灾害。
粮食产量也有所降低。
若非有东南几省的稻米调拨,
这样的灾情已经不小了,
难道灾情还会延续下去?”
“毕老,你以为朕急着收复吕宋、爪哇,
派刘镇跨洋过海,不远万里去异域他乡,
出动三十二万人马拿下中南半岛是为了什么?
就只是因为朕好战吗?
朕好战,怎么就不先去打蒙古汗国 、藏巴汗国?
怎么不去打高丽,追缴老奴?
皇后身为国母,位尊显贵,
为何放着安宁的日子不过,
每天不是教授弟子,
就是研究各种先进的机械、技术。
忙的不可开交,累的腰酸腿疼。
是她不喜欢清静,不知道享受吗?
她如果想着法子去享受,
朕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超越过她。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知道吗?”
“陛下,难道说我大明要面临持续的大灾是真的?”
“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
未来三十年内,旱涝灾害爆发的频率会越来越大。
波及到面积会从北方数省,蔓延至长江南北。
北旱南涝,南旱北涝的灾情将交替出现。
而后,大灾之后就是大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