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陆续有人弹劾河东省府张渊安的奏折,视情形,或许表面上可能要象征性给张渊安一点惩戒。让秦仲殊好生安抚一下。过后再论功行赏。
周清欢的所做所为厥功甚伟,但他一介草民,即无功名,也未成年,封赏暂且压后……
看到这儿,秦仲殊脸色阴沉下来。
只因为清欢是平民,只因为没有功名,就把一切功绩给淡化并无限期推后了?
因为张渊安是知府,只是配合实施了清欢提出的方案就可以得到赏赐。虽然是过后论功行赏,但毕竟得到了作为皇帝的景帝的认可!
不公平,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自己各处生意的欣荣火爆,给大景增加了不少库银,就能记一大功。而……
这一切,还不都是源于清欢的提议,指导!
他赚来的银子何止给国库增加了不少库银,还给各地边军重新装备了一番。相当于给一个孱弱的土兵穿上了坚固的铠甲。
军队可是一个国家的利器,是民众坚强的后盾。
玉米,大豆,泡菜,还有与铁一样受国家管制的石磨,给大景解决了多少民生问题,又给国家提供多少税收……
自己执意出来游历,不只是贪玩,也不仅仅是因为看不惯京城官员奢靡成风,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
国家积弱,民众穷困。大景偏安一隅,再不思进取,励志图变,这样下去,难以预料啊……
秦仲殊更想找到治国,救国的方法,以及让大景繁荣富强的道路…
现在,他感觉找到了扭转大景茌弱状态的办法,也实践了,并立竿见影…
而这一切的倡导者,推动者却没有得到一丝的功劳。虽然周清欢并没有想过要半丝的功劳……
帛书后面,景帝顺便还加了几句,叮嘱秦仲殊,过年可得要回京城,否则他可抗不住皇后的唠叨和对秦仲殊的挂念。
被郁气愤懑填满脑子的秦仲殊就没细想他爹让他寻找一些军事与治国之才,并试着培养的大事,这相当于给他委以重任。
……~~
最终,张渊安写了对状,陈述了几点,一,有教无类:同样作为大景的子民,臣下张渊安发现,平民中有些优秀的孩子因家境困难,无力供读。为官一任,不只要为国家举荐才学之士,也本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推行免费农学生和免费医学生。二,民以食为天,培养免费农学生是发展大景的农业,安民之基础……三,培养免费医学生,服务民众,为大景的建设增砖添瓦。身体素质是人的本钱。健康高于一切,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国家需要身体健康的人共同守护……工作需要健康的人去运转……家庭需要健康的人支撑…~
京城里,皇帝看了陈公公带回来的对状,满意的点点头。并将张渊安的对状内容在朝堂上宣读:“河东省府张渊安因为免费生没有取得成效而未上奏朝廷,实乃轻虑浅谋,疏忽大意所致。
朕以为,免费生这一举措利国利民,张渊安的初衷是好的,为此先记一功……念其一心为国,为民着想,三年后,待河东省知府张渊安以免费生一事取得些成绩,有了圆满结果,再一并嘉奖……”
有些大臣见皇帝对推行免费生一事颇感兴趣,脑子滴溜溜的转,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叭叭叭响。这可是一个既讨好皇帝又能攒功绩的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