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泡菜是菜的一种制法。我没事瞎琢磨的时候想起来的。在县城读书时,曾看过同学的一本地理杂谈,隐约记的做法,很简单。因为这两天做的蒸菜,大家都爱吃。我就和三叔说了…”
“娘!大哥!去年冬天,我主家的老爷子做寿。老爷子在京城的大儿子送回来两三斤蔫巴巴的青菜,说是托关系花大价钱才购买到的…我想,清欢说的…那菜要是能放在冬天,是不是也能……”
“冬天还能有青菜?”周自信不太信的样子。
“怎么没有!说是在屋里支上炉子,日夜不停的烧,才种出来的。特别稀少,也特别稀罕,更是特别的贵…”周自豪用三个“特别”来强调这事是真的。
清欢一听,这不是“火室”嘛,也就是古代版“蔬菜温室大棚”。
应该是在菜地周围筑起墙,加盖屋顶,然后在里面昼夜生火,让气温升起来,达到蔬菜生长的温度…
或者是用火墙,就是在室内的墙中间留一个空管道,专门用来烧火升温…
还有一种是在室内挖掘火道加热土壤,以保蔬菜在冬季茁壮成长。
这几种方法成本昂贵,真不是一般有钱就能够做得到的。
“清儿,做那什么泡菜得需要多少铜钱,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奶奶说的话表达了支持,但也表明了家里的情况。
“这个嘛,不拘多少。有多,就多做,做好。少,就少做,简单一些。”简单点的泡菜除了必要的容器和盐,萝卜,薤白什么的自己地里出产,花费不了多少。
“青儿,奶奶想让你知道咱家大致的情况,奶奶要先说的是奶奶没有抱怨的意思,能懂吗?”
奶奶看着清欢点了点头才继续说道:“你病了后我做主把咱家的三亩田卖了,因为是二等旱田,又急用,每亩4两银子。除去诊费,抓药等费用,现在家里总共还剩下不到二两银子。宋大夫说,你的身体要仔细养一段时间…”
这具身子一场病,竟然到了卖田的地步。
无论什么时代,还真是生不起病啊。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个家也是没什么家底。万一再有点什么急用钱的状况,还能有什么可卖的?
再说,这具身体是女儿身,家里总有人是知道实情的吧。竟然为了一个女儿家卖田治病,这份爱意就沉甸甸的!
还有一个情况,清欢感觉现在的身体除了营养不良,气血不足,没什么大的毛病。即使昏迷不醒,也不应该花了三亩地钱?
庸医?看那个宋大夫也不像…
是药材太贵?
还是现在的钱不值钱了?
每朝每代银子与铜钱的兑换率不一样,大致来说一两白银子可换1000~1500文铜板,也就是一贯钱或一吊钱就是1000文。
记得经济类节目好像有一期以通货膨胀为主题介绍过:道光初年,一两白银可以换一吊钱,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由于鸦片战争,白银升值,一千七百文才能换到一两白银。咸丰时,一两白银竟然需要两千三百文才能换到。到了清末,由于战争赔款等原因,一两白银的兑换率高达5000~7000文
金银之间的兑换也是几番浮动:从1:4,也就是一两金子兑换四两银子。到1:10,1:15,1:20:…
清欢还记得,有位名为无斋主人的博主,结合宋史地理志与当年的粮价为参考基准,取金价基准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换算下来,一两银等于一贯铜钱等于300元人民币。一文铜钱等于0.3元人民币。
当时清欢还想,人民币贬值了,还不如宋代的一文钱。
“奶奶,现在市面上一两白银能换多少文钱?”
奶奶有点迟疑,没有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