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轧钢厂发生了两件大事。而这两件事的开创者都是厂筹委会副主任、厂职工医院院长赵国锐。
第一件事。在赵国锐的呼吁与组织实施下,离退休职工、厂职工家属享受到了送医上门、送药上门的福利待遇。这对于那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职工以及职工家属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儿。
第二件事。轧钢厂扫盲班正式成立,不单止厂里的职工可以自愿来学习。厂外的,尤其是周边几条村的村民也可以来学习。扫盲班开设之初每天只有十来个人,开班一个礼拜后人数暴增到近二百人,形势一片喜人。
李仁贵把这些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当然,在李主任的汇报里,赵国锐的这些动作都是在他李主任的英明领导下进行的,取得的成绩当然也是他李仁贵的。一时间,李仁贵在京城企业里风头无两,隔三差五就四处作报告。
赵国锐做这些工作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正因为这样,李仁贵对于赵国锐的提议基本上都是无条件支持。因为李仁贵清楚,像赵国锐这样的属下才是自己晋升路上的垫脚石。
冉秋叶的父母、三小的校长还有其他几名老师都被赵国锐以厂筹委会开办扫盲班需要老师的名义从联合会手上要来的。
赵国锐是这么跟黄卫东说的,知识分子嘛就应该接受劳动学习。把他们都安排到轧钢厂来,让他们进清洁队,每天扫大街掏厕所,好好的劳动学习。晚上也不要让他们闲着,工人和农民的扫盲工作也要交给他们,让他们好好的向工人农民服务、学习。
黄卫东和一众联合会的头头对赵国锐的这番说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即表示联合会将无条件支持轧钢厂筹委会的工作。随后拿出名单请赵副主任挑选,于是赵国锐就把包括冉秋叶父母在内的八名老师给挑了出来。
对于无家可归的老师,赵国锐请杨厂长带着人在职工医院里给弄了个休息间充当宿舍,让几位老师住了下来。
八名老师来到轧钢厂就进了职工医院,成为了杨厂长的属下。白天在医院里打扫卫生,晚上去扫盲班给人上课,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秋叶,你真的考虑清楚了?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意气用事啊!”冉秋叶的母亲顾庆秋泪眼婆娑的说道。
一旁的冉博文也是沉默不语,他知道陈十二对秋叶和自己夫妻二人有着大恩。但这个人文化水平太低,实在不是女儿的良配。但这话自己说不出口,否则就有忘恩负义的嫌疑。见妻子在劝女儿,自己就干脆不出声了。
“爸,妈。我已经考虑清楚了,你们就不要再说了。”冉秋叶冷着脸说道。此时的她有些愤怒,在心里为陈十二抱不平。
“秋叶,妈是过来人,知道两个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生活一辈子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你还是再慎重考虑一下吧!”顾庆秋说道。
冉秋叶回过头看向父亲冉博文问道:“爸,你怎么想的,也说说吧!”冉博文看了眼妻子,犹豫着说道:“陈十二是个好孩子,人是真的不错!但是我还是觉着你们不适合。你是我的女儿,我不想看着你以后受罪。”
“受罪?受什么罪?”冉秋叶反问道。“这...”冉博文看向妻子,因为有些话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秋叶你看,十二是轧钢厂干的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可能也就20块钱。而且他还有个坐牢的姐姐,家里还没房子,现在住的地方还是朋友借给他的。你现在工资也停发了,如果跟他结婚,往后可怎么生活啊!”顾庆秋说道,一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模样。
冉秋叶笑了,又看向冉博文问道:“爸,你也是这么想的吧?”冉博文有些心虚的点点头,然后说道:“秋叶啊,对陈十二我是很感激的。我想,你对他也是很感激的,毕竟是他救的你。但是我想提醒你,爱情不是报恩,如果你是因为报恩而嫁给他,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你们说完了吗?”冉秋叶问道。冉博文和顾庆秋面面相觑,不知道女儿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还是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