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听到朝廷又要向民间撒钱,不少有过贪腐行为的官员都写有些心痛。
因为这些钱他们捞不到,尤其是玉太白和李世民回来之后,他们都不敢捞。
世家的官员更是心中难受,去年他们在朝廷这边获得的利益途经大幅度缩减,光是朝廷撒出去给百姓修路的钱都比他们捞到的多。
李世民可不管这些官员是怎么想的,他只想解决眼前的蝗灾。
让百姓去扑杀虫子是好主意,但李世民又有些忧虑地道:“只是那蝗虫铺天盖地地飞来之时,稍有不慎可能会被弄瞎双眼,此举有待商议!”
玉太白道:“父皇能想得到,成日在田间忙活的百姓肯定也能想到,如果捕捉蝗虫还能挣一笔小钱,百姓肯定会想办法解决,甚至用薄布匹蒙头蒙眼上阵都有可能。”
“善!”李世民也瞬间想通了,农桑虫害只是百姓要比他清楚得多,有些年长者还亲身经历过蝗灾。
百官也都在低声讨论玉太白的计策。
第一个计策算是应急之策,也不能算是好的计策,应该说是好的方针才对。
第二个计策显然是上策,而且还提议让百姓多养鸡养鸭,这算是对蝗灾的连环计,此计一出,藏在地表或者浅层的蝗虫卵就不足为惧。
主要还是今年土豆和玉米虽然刚刚铺开,但每家每户分到的分量不多,也种不了多少土地,只看这点地皮的蝗虫,其他人让鸡鸭去搞定都没问题。
第三个计策则令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很多人都不敢想这样的计策,因为百姓见到铺天盖地的蝗虫,基本上有多远就跑多远,最好是到地窖里躲好,或者把房门窗户都堵死,躲起来最安全。
要是不小心跑到蝗虫堆里,甚至还有被弄瞎双眼的可能。
所以基本没多少人说敢往蝗虫堆里钻,去扑杀铺天盖地的蝗虫可不是开玩笑的,是有很大危险的。
百官敢肯定只要悬赏令一出,百姓们肯定会放开手脚去扑杀蝗虫。
长孙无忌面露笑意,道:“仅仅是收购蝗虫这一个提议就能解决燃眉之急了!”
玉太白还是有些担忧地道:“鸡鸭肯定是要派下去的,家禽可以清理一些蝗虫虫卵,可以杜绝后患!”
李世民道:“中书、门下即刻拟旨,向大唐关内道收购蝗虫,三文钱一斤,不论干湿,不论死活,都以三文钱一斤兑换。”
满朝文武有对玉太白有了新的认知,玉太白似乎还懂得生物克制之道,就比如大公鸡克制毒虫一样。
真不知道玉太白的脑子是如何生长的,竟然能想出这么多好的主意。
那些新晋的年轻官员都崇拜地看着玉太白,如此年轻的少年就有这般建树,一个人出的计策就力压文武百官,当真是无法企及啊!
这时候许小河到了殿外,跟通报的侍卫说了什么。
然后百官就得知了一个难以相信的消息。
“启禀陛下,许小河来消息,太白山庄有500万只鸡鸭可运往关内道!”
李世民和玉太白都意外的看着那个通报的侍卫。
“500万?你确定是五百万?”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看着那个侍卫,又看了看玉太白。
“卑职确认过,许小河说了三次,确实500万只鸡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