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太白问道:“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这三个毕竟是他的舅子,肯定要帮,而且如果他们压力大,玉太白迟早也得帮忙分分忧。
李恪道:“就是感觉事情很多,很杂,我们尝试着整理,却发现根本整理不完。”
李承乾道:“比如说那农事,大唐有上千州县,经过这次战争,我们对大唐的粮食筹备与运输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现在父皇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是统计好每个州县的作物种植情况,还要统计灾害情况,但是路途遥远,如果不安排蒸汽机车日夜不休地赶路,根本没法快速知道情况,而父皇要求的时限又短。”
李泰叹气道:“是啊,太白你是不知道,就算我们想办法搞到了资料,还得安排人彻夜整理一遍,我们在做归纳,然后才能跟父皇交差!”
玉太白点了点头,想了想,道:“你们的意思是说父皇想要快速知道各州县的情况,但因为距离过远,所以时间紧迫,安排不过来是吗?”
“对,是这个道理!”李承乾道。
玉太白皱了皱眉头道:“这是个问题,短期内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只能用笨方法,造一些轻便的蒸汽机车,提高速度来弥补通讯效率的问题。”
其实玉太白有在考虑其他方法。
比如:电话!
但这东西需要拉线,而且还要保护线路不被破坏。
更何况现在橡胶都还没有,所以玉太白很自然地就淘汰了这个选项。
而比较传统的飞鸽传输又没法携带大量的文字讯息,也不好满足现在的情况。
更何况鸽子也可能会在沿途找找母鸽子繁衍后代,那就耽误时效了。
而火车要通往全国各地,至少还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根本赶不及。
所以还是把蒸汽机车改造成轻快一些的车比较合适。
现在的蒸汽机车的时速也就三十到四十公里,毕竟路况复杂,需要拐弯、换挡等,并不像火车那样固定轨道。
“能快多少?”李承乾有些期待地道。
玉太白想了想,道:“也快不了多少,估计能把三天的路程缩短到两天。”
“那也不错了!”李恪双眼一亮,这绝对是好消息。
玉太白还是很提议道:“不过我建议还是先把每个州县经常需要传到朝廷的资料做一套模板出来,让他们按照需求填写,最好每天都做一遍,下次他们要交的时候就依葫芦画瓢就行。”
李泰道:“你的意思还会说把这变成常态化,让下边的人天天做?”
“最好是这样!”玉太白都忍不住朝李泰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没想李泰还能说出“常态化”这个词。
玉太白道:“把重要的事情,而且经常需要地方协助的事变成常态化,假如她们都考核项目,让地方的人天天都做一遍他们要考核的项目,每个月也汇报至少三次,这样他们对这些项目就烂熟于心,做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李承乾,李泰和李恪都露出一副受教了的模样。
“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有!”李承乾又道:“我们觉得朝廷的架构有些不太够用,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目前的架构似乎不太能满足目前的朝政需求了。”
玉太白询问了一下大概的情况,得知是李承乾他们觉得朝廷的组织架构有些杂乱,做事的时候效率不高,累的累死闲得闲死,工作任务安排的不均匀。
于是玉太白又给了一些建议,比如让李世民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专门负责皇帝想要知道大唐各种情况的信息获取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