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百姓都沸腾了,百官更是惊愕不已,岂不是一亩能有四千多斤?
负责计算重量的官员受宠若惊,百姓们也欢呼雀跃。
“祥瑞啊!”
杜如晦激动不已,官途上能遇到土豆是莫大的荣幸。
百姓们也纷纷喊“祥瑞”。
这主要还是有孙思邈指导怎么养护,这些土豆都富养的,因此产量高很正常。
如果是去年春天种的,产量只会更高。
接下来,第二地则选了前来观光的百姓挖掘,挑了不少农家好手。
第三块地则让玉家庄的人负责挖。
新闻部的记着奋笔疾书,记下每一个细节。
当三块地的土豆都被挖出来之后,第二块地合计产量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七斤,第三块地合计产量一万一千八百四十一斤。
土豆的亩产不但达到了三千斤,九亩地平均下来,亩产都达到了四千斤。
百姓喝彩,有了这土豆,只要能种收几亩地就够大部分家庭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了。
“祥瑞,天降祥瑞!”
“土豆万岁!”
“天佑大唐啊!”
“大唐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
“太上皇万岁!”
百姓喊嗨了,而且现在万岁这个词还没有严格定义,并不是只能称赞皇帝才能用。
百姓都是因为高兴才喊的。
有人还喊“孙神医万岁”。
还有人还“太白金星万岁”。
不过也只有李世民,李渊,孙思邈和玉太白有这个待遇,其他人连名字都没被记住。
玉太白至今都以为万岁只用皇帝能用,因此申请紧张,但李二似乎不以为意,百官也没有说什么。
于是玉太白就好奇地问许敬宗道:“这万岁不是只能称呼陛下才能用吗?”
“非也!”许敬宗道,“朝廷并未有此规定,百姓高兴了自然会喊万岁,昔年汉武帝想用万岁自称,还想下禁令,独尊万岁。
但百姓改不了口,汉武帝也没办法,因此帝王也不敢独尊万岁。”
“哦!”玉太白算是知道了这个冷知识,古装剧害人不浅啊!
忙完之后,从这三块地挖出来的土豆被装车,装上了两辆被装饰得好看一些的蒸汽机车,车后还接了不少拖斗,就像是挂托车。
因为怕土豆压坏,车上还有一层土垫着土豆。
这近万斤的土豆会被送到皇宫做萌芽措施,也会有相应的官员记录土豆的各种信息。
从土豆被挖出来到种下地,再到下次被挖出来会经历什么,怎么萌芽,怎么种植,什么养护,一切过程都有人详细记录。
百官们做了一回农夫后,又匆匆回宫。
一路上百姓都对露天的土豆议论纷纷。
这就是去年跟纸张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祥瑞。
土豆!
越来越多的人步行前往玉家庄,观摩玉家庄的百姓开采土豆,都被军队远远地拦着。
“别急别急,等土豆萌芽了所有人都能种,朝廷会按人数分发!”
军爷们唠叨了好几次,百姓们才知道现在不是领取土豆的时候。
还有个把月才到最佳的种植时间,因此时间还很充裕。
同时水泥路也开始传开,走在那干净的路面上,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一条县道都能做得这么奢侈。
天气逐渐回暖,百姓已经开始筹备春耕了,就等待一场春雨。
花了好几天时间,玉家庄的所有土豆才被全部挖出来。
其实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时间,本来一天就能搞定,主要还是太过小心,怕弄坏了土豆。
孙思邈开始教庄民怎么给土豆萌芽。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孙思邈,土豆还真没法种出这么多。
孙老的育芽技术还真没得说,出芽率杠杠滴。
如果玉太白对土豆足够了解,就会知道孙思邈有多夸张恐怖。
别人种土豆一亩大概用三百斤种子,他只用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主要还是出芽率恐怖。
三千多斤的土豆硬是能种了近三十亩地,种出了大约十二万斤。
之前玉家庄进山要了两批土豆,每批三千多斤。
如今种出了大约二十四万斤。
山里还有一些,只不过只有几千斤。
若无意外,今年育出的种子能种大约两千亩地。
原先的计划是今年秋收后才分发出去,若是玉家庄自己种,在春天到秋天这段时间里,估计能种出亩产五千斤的记录。
而且玉太白也没那多地,种不下,轮番分出去,每家分个十斤还是可以的,到了明年就能全部分到。
但因为世家逼得太紧,所以才提前放出来。
大唐才两百多万户人家,普通人家估计有两百万户,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种土豆,但朝廷以村落、农庄为单位集体分发,集体种植,富养土豆,每个人都有份。
到了秋收,就能实现家家户户都能分到土豆的盛况了。
这算是最快的普及方式了。
这些天报社连续刊登土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