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就是那个倒霉蛋鲁滨逊

第60章 成本的区别

在诺贝尔搞双基发射药前,其实还研究过一种特种达纳炸药,额,其实就是降低成本。

1887年,诺贝尔又在达纳炸药中添加了硝酸铵成分,以减少和替代硝化甘油的比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硝铵炸药。

好吧,硝酸铵如今成化肥了,比金坷垃好用,亩产三万八就靠它。当然,它在工矿业范围利用还是很多的,比如硝铵乳化炸药。

不过对于鲁斌而言,甘油这玩意儿属于副产品,目前囤积了很多,并不存在什么浪费的地方。

其实很多人说诺贝尔是个战争贩子其实是错怪他了,同时期运用在军事上的炸药其实另有他物。

比如大家所说的“黄色炸药”,很多人以为是诺贝尔的达纳炸药,包括网上也一堆这种科普,所以把屎盆子扣在诺贝尔的脑袋上。

其实苦味酸才是真正的“黄色炸药“(TNP),它的成分是三硝基苯酚。

真正具备“黄色炸药“这个名字的只有三硝基苯酚,因为它本来就是黄色染料。(注)

———————————————

注:1771年,英国人皮特-江尔夫(Peter Woulfe)合成出一种染料,他将浓硫酸、硝酸和苯酚(可能是煤焦油粗酚精制或皵蓝,当时的人不知道苯酚)混合处理,获得了一种带有强烈苦味的,模样呈明黄色的结晶粉末,因此它被赋予了苦味酸的名称。

当时的人们只是拿苦味酸染衣服、做涂料而已,在当时的染料界,三硝其苯酚的名字常常就是“黄色〞,人们用了整整100年的苦味酸染布料,却从没想过如何把它弄炸。

1871年时,法国巴黎一家染料店的伙计遇到了难题,有个积压的黄色染料罐似乎锈死了,无论如何都拧不开,于是逼急的伙计们决定采用最简单残暴的方法开罐——砸!还找来个80元的大铁锤。

结果一锤子下去,罐子“轰“的一声炸了,整个染坊顿时坐了土飞机,只剩下一帮浑身五颜六色的幸存者在废墟中呻吟。

经过多方调查,人们排除了罐子里藏有不明爆炸物的因素,将问题锁定在苦味酸罐子上,人们突然意识到,“黄颜料被锤击引爆了”。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为“黄颜色“而担忧,但法国军方却眼前一亮,这分明是上天送来了最佳的军用武器。

“黄颜色”在长期的使用中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它还可以被简单的大规模制备,德国化学家龙格1834年就己经发明了在煤焦油中提取石炭酸发方法;

它的威力也比硝铵大,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军用炸药呢?

法国的1897式75mm野战炮炮弹采用的就是苦味酸炸药填装,顺便说一下,这款炮也就是李云龙的“意大利炮“。

……

———————————————

诺贝尔的达纳炸药并没有快速就迎来一个属于炸药的时代,达纳炸药更多的被用于爆破和矿山。

但在军火市场上,诺贝尔的产品在同时代百花争鸣的炸药品类面前也没扛住多少阵地,这也是诺贝尔后来跑去开发双基炸药的原因。

主要是诺贝尔的硝化甘油炸药太贵了,而且不能装进炮弹里打出去,还不能长期储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