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位据说是他们最高长官的郭壹,一直在和他们一样的训练,而许多文化课也是他在主讲。他讲的那些课,让这些三观开始形成的青少年们,觉得即有趣又有道理,好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让他们开始认同这些道理,开始思考一些以前熟视无睹的非常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应该打破……应该……重新建立一个没有人欺压人,更加公平公正的世道……
因此郭壹更加忙碌,每天根本就没有任何空闲时间。好在已经把闹钟做了出来,可以比较精确的用以作息,而他因为长期的职业军人的生涯,对于军队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更是已经形成了心理烙印,此时处于这种状态下,不但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更让他有些亢奋起来,每天早上一醒来,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忙碌的各种事务中去,李静姝等人想劝也没有机会。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支队伍也逐渐成型,但兵力总数也由三百来人,减少到了二百来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适应郭壹所规定的严苛训练而被淘汰的人达到了三分之一。这还是因为这些青少年都是严格挑选出来的军事尖子,不然那淘汰人数还会更多。而淘汰下来的也并不是因为懒惰等主观因素,都是体能稍差,但郭壹也并没有他们真的像先前说的那样,全部扔给新军,而是把他们编成另外一个小队,每天由老兵带着,继续进行补充训练,争取让他们早日过关,能达到标准更好,达不到也只有真的淘汰了。而这一百来人也都憋了一口气,非常认真的训练着,甚至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的加练,其艰苦程度让郭壹也有些惊愕,但听了几位老兵的解释后,也能理解了。
因为这些淘汰下来的,有一些是从这边的新军中选来的,还有更多的是从义军那边选来的,原本都有些骄傲的,可是在此地还没训练多长时间,他们便掉了队,这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不过好在并没有真的抛弃他们,还给了他们一个补救的机会,这机会让他们珍视,便加了倍的努力训练。
因为各种训练已经成为这支小部队的常态,郭壹便轻松了一些。而此时孟崇周也再次过来,告诉郭壹,在太行山北麓那边新发现的铁矿附近,义军投入极大精力新建的一个比新南寨还有大的新型基地,已经成型,而铁矿也开始开采。
郭壹闻听极为高兴,便跟孟崇周等人商量一番,开始将新南寨这边的各种力量以及设备,以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形势,朝那边转移。而新南寨这边仍然保留着与以前差不多的规模,给太原留守府制作的各种武器装备也尽量保持与前相等的产量。
郭壹则将李静姝、李灵姝等女眷与新军里的女学员女兵们、以及工坊工匠们的眷属一块送走,再看看他已经待过两年多的新南寨,此时除了那些要暂留于此以应付太原那边的那些人和工坊外,除了他和手下这二百来人的特训队伍,已经没有任何需要搬迁的设备和需要迁移的人员了。
既然将该转移的人员和设备以及一些装备运走,郭壹也就不再操心这新南寨的事务了。此后这些事情便是义军派驻在这里的管理人员,负责这里的运作。至于和太原留守府的接触,并没有什么变化,以前郭壹并未明面上出现过,以后自然更加不会出现了。他走之后,再和这新南寨无任何瓜葛。至于刘知远那里,一则有郭威应付,二则他已经起了争夺中原社稷之心,只怕也没有什么闲工夫来注视他郭壹这个小蚂蚁了。
次日凌晨,郭壹与这支队伍早早起来悄无声息地用了早餐,便集合起来,乘着黎明前的夜色匆匆出了营房,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开始行军。
他们走后,营房便又来了一拨人,迅速将营房打理干净,恢复了这座营房郭壹他们之前驻扎进来的原貌。
此次行军,虽然有不少马匹同行,但多是驮着弹药和装备,没有人骑乘,便是做为这支队伍最高指挥官的郭壹也同样是和大家一样步行。
队伍前方有斥候有前锋,以探查前面路途状况;后边还有殿后分队、收容分队,以防备后方会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并收容因各种原因可能掉队的人员。
队伍在山路上快速移动着,并没有人掉队。
等到日头升上了中天,队伍才在一声声口令下停止前进,随后以分队为单位各自集合在一起,开始坐在路旁休息。又过了一会儿,等到就餐的命令传来,各分队才开始下令,让所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和饮水,开始用餐。
餐后又稍做休息,便又开始行军。
从太行山中段的新南寨,到太行山西北段的路程大约三百来里,郭壹这支队伍用了五天时间赶到。这个速度并不算快,但比起这时代的军队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行军速度了。
在第五天的傍晚,队伍来到一处山弯里。停下整队时,所有人都悄禁好奇地看着不远处坐落在那处小型盆地里的一座规模颇大的城池。确实是城池,有城墙和城门,虽然并不像太行山外的那些城池那样规整,但确实是高大的城墙和城门,依山而建,虽然并不怎么雄伟,但依然显得恢宏。
与郭壹相距不远的人听到郭壹带着些欣喜的声音说道:“这就是我们的新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