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塔,只有我能看懂华夏文字

第560章 需要协助

毕竟,这个消息的惊人程度,比天启教红衣大主教全部阵亡还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好一会,林茵茵又一次做了几个深呼吸。

“天南城的红衣大主教,好像叫做初禾。”

林茵茵不太确定地说道,然后自顾自念道:

“季楚,初禾,季楚,初禾……”

“你是把名字反过来,楚用了谐音,季只取上半部分。”

季楚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林茵茵挠了挠头,“我怎么一直没有想到,你跟初禾的关系呢。”

“我真是太笨了。”

“呵呵。”

季楚摸了摸林茵茵的头,“有的时候正因为熟悉,才会忽略。”

这个摸头杀,让林茵茵的身体变得僵硬起来。

她羞涩地低下头,不敢直视季楚的眼睛。

季楚对此并未在意,放下手后继续说道:“我既然是天南城的红衣大主教。”

“联盟想要占领天南城,自然是易如反掌。”

“然而,想要攻占圣城,却有些麻烦。”

“圣城升龙塔分身的权限,掌握在教皇的手中。”

“教皇的住处,也在升龙塔分身的旁边。”

“根据我收集的信息,教皇似乎从未远离过升龙塔分身。”

“我们想要更改圣城升龙塔分身的权限,几乎是不可能的。”

季楚再一次停了下来,等待林茵茵消化。

并非因为林茵茵智商不够,而是他的这个布局,牵动了整个天启教。

毫不夸张地说,在联盟的历史上,称之为最大的手笔也不为过。

别说是林茵茵了。

即便是联盟的高层来了。

第一次接触这些信息,一时半会也反应过来。

所以,季楚每讲解一段,便会停下来一会,等待林茵茵消化。

过了一会,林茵茵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

“只不过……”

“你让我配合做什么?”

“以我的实力,应该帮不了你什么吧。”

季楚能够看出来,林茵茵并不是害怕退缩了,而是说的真心话。

毕竟,林茵茵在同龄人中的确已经很强了。

但是在这场联盟和天启教的战役中。

阁老和红衣大主教级别的强者,都不一定能决定最后的胜负。

更何况,只是区区一名魂王。

可以说,林茵茵的实力,连炮灰都算不上。

季楚解释道:“我需要的不是你的实力,而是你的身份。”

“身份?”

林茵茵疑惑地皱着眉头,不太明白。

她虽然被联盟雪藏了两年,实力得到大幅度上涨。

但联盟却从未告诉过她,为什么要把她藏起来保护。

她只能隐隐猜测,应该是跟她的父母有关。

然而,她的父母都是普通人,连魂师都算不上啊。

当然,林茵茵也怀疑过。

她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

但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一经浮现,她内心中就会十分自责。

因此,林茵茵一直没有往更深处去想。

看着林茵茵愁眉不解,季楚也没有直接说穿。

“等到合适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告诉你原因。”

“现在,我还是先给你说一说具体计划吧。”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末日重生,宇宙之源崛起
末日重生,宇宙之源崛起
叶希颜:“这一世我要守护我在乎的人。”于璟寒:“我要守护崽崽和颜颜。”末世的来临,叶希颜救了于璟寒,两人互相扶持,A国首长的保护,T国的背叛。重置宇宙,让这一世重新来过,事情已经已经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寒熙小队探险的过程中,疯狂的科学家石右坚逃脱了,他拿自己做实验,变成了怪物,丧尸王都听他的话。他知道了这个星球的秘密,原来这些异兽来的真正目的就是深渊之地,他对国发起了进攻,听说那里就是深渊之地
小鲤鱼爱吃鱼
崩坏3:无法改变的命运
崩坏3:无法改变的命运
名为贝莉安的女孩穿越到了[崩怀三]的世界。而在那个看似全新的世界里却有人正等待着她的到来。“命运的齿轮开始运转,我的结局也即将到来”但这不是属于一个人的故事。在遥远的实验室内一个在历史中沉淀的灵魂再度苏醒,而一个金发的男人也因此感到高兴。“好久不见,我的老朋友”这......是属于一个世界的故事[如果你想看懂这本书的话,我建议你先看一遍崩坏三的剧情][这个故事不是纯崩坏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成分]qq群
幻梦旅途
海军剑神,蒙奇一家天敌!
海军剑神,蒙奇一家天敌!
主角是海军,无系统,不背叛海军,不反政府,杀伐果断,杀人如麻。经历数年残酷磨练的他,成为海军最强大将。代号:‘剑神’泰尔!从此,他一声剑来打造漫天剑气贯穿天地,所掠之处皆为正义之剑审判留下来的船只残骸、海贼尸体。(14章过后开始爽,爆杀海贼,比较现实,不适合海贼迷)
米饭团子包
全球高科:夜幕降临
全球高科:夜幕降临
+一场对人工智能投喂数据的研发事故,导致三个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科技意外融合在一起,成功孕育了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看主角如何培育这个小家伙,一步步成为人工智能界的参天大树!培育,从小抓起,从肃清网络开始,整治暴戾的网络风气,让网暴者不再嘴嗨,让他们为自己言论付出代价。
长沙张楚岚
御魂破魔
御魂破魔
经历了99次末世轮回的战云杰又一次的重生到了末世当天。这次唯一不同的是绑定了系统,系统爸爸相当给力。御魂、礼包、抽奖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系统做不到。让主角带着兄弟们逐步走向世界巅峰。
星河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