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木匠天子

第125章 任重道远

辽东将门,在辽东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早已尾大不掉。

如今突然举兵反叛,辽东定然不保,辽东要是丢了,那么京师也就非常危险了。

想到这里,文武百官的面上也不由露出一丝慌乱。

与百官不同,朱由校的表情却是相当镇定,他相信熊廷弼的能力,也相信辽东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接过王安手中的急报,朱由校开始翻阅起来。

这份急报是王体乾传来的,也只有他熊廷弼才有权利启用八百里急报。

王体乾在急报上面,向朱由校明说了他与熊廷弼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以及李诚举兵的始末。

当然,与急报一同传来的,还有许显纯在锦州的布置。

只不过,王体乾将许显纯的所作所为,全都归于了他的授意,硬是从中分取了一份功劳,对于这一点,朱由校并不知情,也没有过多关注。

看完急报之后,朱由校的神情,彻底放松了下来。

倒是殿内的百官,看到天子如此神态,也不由面面相觑。

朱由校随即放下急报,看向百官,笑声道:“诸卿勿忧,虽然李诚与辽东将门反叛,不过熊廷弼早有准备,已经提前控制了广宁、辽阳以及山海关等地,相信不日便有捷报传来!”

一听这话,百官不由面色一缓。

随即,朱由校将急报递给了王安,让他将其交给几位阁臣传阅。

当看到熊廷弼与王体乾,已经提前减除了辽东将门的诸多势力之后,方从哲与刘一燝等人,也不由松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几位阁臣相视一眼,方从哲也站出身来,向着朱由校躬身一礼。

“陛下,辽东经略熊廷弼,能够洞察先机,提前部署,避免了辽东危机,理当重赏!”

朱由校点了点头:“赏肯定是要赏的,不过,眼下还是平叛要紧,一会儿散朝之后,内阁即刻拟旨,擢升熊廷弼为辽东总督,总揽辽东所有事务!”

“臣,遵旨!!”

方从哲恭声应是,随后退了下去。

见朱由校将熊廷弼升为辽东总督,朝堂百官也是神情各异。

特别是那些与熊廷弼同为楚党的官员,更是抑制不住的开心起来,熊廷弼受到如此重用,他们这些人说话也就有了分量。

一向与熊廷弼素有嫌隙的高攀龙、孙慎行等人的表情,却是有些不太自然了。

没有理会百官的蝇营狗苟,宣布退朝之后,朱由校直接起身向着殿外走去。

回到暖阁之后,朱由校也开始思量起来。

如今辽东经过熊廷弼的一番整顿,辽东将门覆灭在即。

没了辽东将门的掣肘,熊廷弼便可一心布置防御,固守沈阳。

只要努尔哈赤越不过沈阳,就无法从大明获得补充物资。

如此一来,不出五年,建奴便会因为小冰期的恶劣气候,困死在辽东以外。

所以,如今的建奴,对于朱由校和大明来说,已经没有了半分威胁。

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对大明的改造,使大明能够及时赶上,并超越西方的那些国家,使大明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巅。

“呼~,真是任重道远呐!”

思虑良久,朱由校轻声呢喃了一句,脸上的神情却是异常坚定。

前路虽艰,但却必须负重前行。

轻轻吐出一口气,朱由校旋即看向身旁的王安。

“大伴,立刻拟旨,叫王体乾暂时不要回来了,并擢升其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他监督辽东军事,与熊廷弼一同镇守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华雄的酱油三国
华雄的酱油三国
主人公:地府临时工华熊附身三国酱油党华雄目的:争霸天下、结束战乱、救民于水火。对手:曹操、刘备、孙权、刘表、张鲁、袁术、刘璋、袁绍、匈奴、乌丸等异族首领。主人公帐下人物:李儒、孙坚、陈宫、高顺、典韦、吕布、田丰、沮授、颜良、文丑、郭嘉等。主人公性格:诙谐幽默、善良机智重要女性人物:貂蝉、吕玲绮、黄月英、孙尚香、甄宓、小乔、大乔、蔡琰、邹氏、樊氏、祝融夫人、吴氏。金手指:拯救冤死鬼系统,可唤醒三国演
醉花开
锦衣卫之走狗日常
锦衣卫之走狗日常
薛飞意外的穿越到了明朝,自己穿越到了一个锦衣卫小旗的身上,薛飞决定了,做一个朝廷的走狗,当皇上的舔狗,皇上说一,薛飞坚决不说二,皇上:“你给孤找得美人呢?”薛飞:“老大,在我家后院呢!”皇上:“......”这是一个逗比马屁精的故事
薛樾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贞观三年。偷偷出宫的长乐,在万年县外见到一处别样的庄子。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的灾荒年里,庄子竟然没有受到一点影响。番茄、柠檬、西瓜、望远镜,各种新奇玩意,一下将她的心神吸引。同时,从林凡那里得到新式水车和灌溉系统,带回献给父皇李二。自此解决了天下大旱。久居深宫的长乐,竟然再也不想回去,赖在了林凡庄上。“你不准再赶我,我摊牌了。其实我是大唐长公主!”“你得娶我,否则我就告诉父皇你对我图谋不轨!”听完,
孤独猎人
夜墓知多少
夜墓知多少
听着火车里广播的声音自己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年轻人发出了一声叹息,身高一米八左右的短短的板寸,一身运动装,身材修长而健美,漏在外面的两条胳膊格外的粗壮,棱角分明的脸上写满了回忆。
地球2061
红楼之山海志
红楼之山海志
发生在红楼世界里的纵横山海,开创新纪元的故事。新书出炉:承唐启明
曾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