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以往被查处的贪墨官员,最多也就是抄家、流放,斩首的只是极少数。
可是这一次,却杀了这么多人,谁也不知道,今日开了这个头,以后会不会同样如此。
当然,百官人心惶惶的同时,也没有忘了正事儿,那就是户部与兵部出现的空缺。
兵部,好歹还留下了一个尚书王象乾。
可是户部就有点儿惨了,上至尚书,下至主事,差不多被杀的一干二净。
那么多空缺,那可都是肥差,不说贪污,最起码地方官府的孝敬,肯定是少不了的。
于是乎新一轮的争斗,再次开始上演,无数举荐或者自荐的题本,如雪花一般,飞入了紫禁城。
当然,还有大量的弹劾题本。
有句话说的好,打击敌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提高自己,而是抹黑他人。
乾清宫。
王安、刘镇、王体乾、魏忠贤几人带着一批小宦官正在对那些题本,进行分类整理。
坐在案牍后方的朱由校也陷入了沉思当中,思量着户部尚书的人选。
不多时,王安缓步来到了朱由校的跟前。
“皇爷,那些题本已经整理好了!”
朱由校淡淡的问道:“百官们举荐的都有谁啊?”
“回皇爷的话,内阁举荐的是朱国侦、王在晋二人。
大臣们举荐的有很多,但最多的还是他们二人。”
“哦?竟有这事?”
听到王安叙述的结果,朱由校脸上也不由露出一抹异色。
内阁和大臣们竟然如此默契的举荐这两个人,让朱由校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他们举荐朱国侦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当了几十年的官了,振过灾、修过堤,为人也恭谨持身,颇有贤名。
但是他们举荐王在晋,就由不得朱由校不多想了。
要说王在晋这个人,当过布政使、当过按察使、当过左都御史,还提督过山东兵事,称的上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王在晋现在的职务,南京兵部左侍郎,负责督运江南河道。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王在晋督运河道的时候,肯定是做了什么“好事儿”,因此,百官们才会借着这次机会,想要把他调回来。
远在江南的王在晋,居然能够惹到这些京官们,其背后的推手,已然是不言而喻。
“哼~,看来,江南的水,很深呐!”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寒芒。
随后朱由校看向王安:“可有举荐袁应泰的?”
王安恭声道:“有,但是不多!”
朱由校笑了笑,“有就行了!”
袁应泰是东林党的人,与熊廷弼多有不合,把他留在辽东,实在是过于危险,还是让他回来管管后勤好了。
再者,眼下朱由校还有许多脏活儿、累活儿和得罪人的活儿需要户部去办,有东林党来挡枪,最为合适。
想到这里,朱由校随即说道:“着内阁拟旨,加封袁应泰为户部尚书、朱国侦为户部左侍郎、王在晋为户部右侍郎!”
“是,皇爷!”
王安恭声应命,随即转身离开,向着内阁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