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森资质尚可,又是赵阀子弟,虽为旁支,在家族里也有着不小的话语权。长老们碍于和赵阀的关系,平日里对他不甚严厉。在遇到一些琐碎小事的时候,能不开口的,尽量都让名下的弟子想办法自行解决。
而李霄,则大大地不同。
其一,他是平民子女,父母双亡,没有势力在背后撑腰,长老们就可以随意使唤,不用担心有强者出手报复。
其二,他资质平庸,未来的成长潜力不足,就算加入了外门,长老会也不会耗费太多的资源,对李霄进行全力的培养。
其三,他底蕴深厚,有越级挑战的实力,虽然和一二线的天才弟子们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对于一个久留外门,吸引入门新人的‘标杆’人物而言,李霄现在的修为境界已是绰绰有余。
倘若按常理而论,李霄勤勤恳恳,在外门积攒贡献,有朝一日,也能够加入外门。但事情坏就坏在,如果把他的三个特点结合在一起,李霄就成为了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存在。
新弟子打不过他,于是努力修炼,提升实力,在二者旗鼓相当之时,新弟子们就可以参加考核,要升内门。而老弟子们大多位于内门,接触的教导和资源都远超外门,李霄拼尽全力,也只能在内门达到一个‘吊车尾’的水平。
这样的结果,会让李霄在外门的地位日渐牢固,直到他的潜力达到上限,再也无法提升时,他就会在‘为年轻同门引路’的事务中忙忙碌碌,无缘大道,最后,泯然众人。
常言道,能者多劳,但是,若真的能干,又没有培养的价值,到了最后,能者有很大的概率会一直劳碌下去,直到失去自我,成为一座昼夜不停的庞大机器上的螺丝。
所有的精彩,所有的果实,都将如梦幻般的泡影,再也与他无缘。
白眉真人对李霄颇有好感,不忍他就这样埋没,挣扎片刻,他又起身提议,说道:‘‘依老夫之见,不如给李霄一个云山宝藏的名额?”
此话出,众人再度哗然。
‘‘什么?给他?一个庸才,哪里值得这么珍贵的名额。”
‘‘老夫认为此事还需考量……”
‘‘不行,此人十有八九是朝廷安插进玄门的眼线。待他成长起来,恐怕会做出有损宗门的举动。给他名额,势必会加快他的成长,绝不可行。”
长老们七嘴八舌,心里却都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玄门七峰看似一派和睦,实际上,各峰都在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实力的评估,就在长老们名下的弟子里测评。
观沧海寿元将尽,尽管有灵药续命,他也极有可能在下一秒陨落。待他坐化,玄门群龙无首,势必会从七位峰主和长老会里进行选拔,找出一位新的掌门接管宗门职权。
到了那个时候,谁的支持者多,谁的实力最强,晋升掌门,掌握玄门的可能性就越大。
李霄平平无奇,虽为闻道峰弟子,但资质太差,名额有限,如果让他得到,其他的弟子又该如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