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就不杀。”熊天宝冷不丁回上一句。可惜没有引起大伙的哄笑,场面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望向老刘头,想知道这个答案。
“当时,很多在浩劫中失去亲人的军士也想不通,聚集在大帐前。”老瞿头幽幽地回道,“大帐中传出话来,说这是军令。”他烦躁地将碗中的残酒泼进火焰中,伴随的嗤嗤声,一股白色烟雾升腾起来。
龙自邦揉了揉被烟雾熏得有些发酸的眼睛,他记得在潜龙书院的皇家典册中详细记载了武王和护国侯如何突袭并一举占领赤北平原的诸多事情,而对处置战俘一事,典册中只是寥寥数笔带过。
“这数万被俘的草原蛮族为何在来年都给放了。” 他好像也曾经问过。“那些俘虏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呢?”当时翔文叔低头思索一番,给出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后来呢?”聚集在篝火旁的少年越来越多,人群中有人意犹未尽的询问。
“战斗持续了很多年,不甘失败的草原蛮族一波一波的南下,我们顽强抵抗,寸土不让,加入进来的军士不断的战死,有时候晚上就像现在一样坐着一起吃饭的兄弟,第二天可能尸骨无存了。慢慢的我也麻木了,活一天算一天。” 老瞿头厌世般的讲述让刚才还热烈的氛围逐渐冷了下来。
“我们兄弟七人也就是那个时候加入到军团中,最后,只剩下我们三兄弟活着回来。” 邢家兄弟中的老大也插话进来。
老刘头拍了拍老瞿头干瘦的肩膀,安慰着老友,继续讲述:“最惨烈的一场大战我记得发生在近三十年前,那时我已经在都城左卫先锋营担任都尉一职,手底下有五十八位好兄弟。那年草原蛮族调集了五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杀来,刚刚登上圣君之位的武王亲率大军在北飒山口外迎战。”
老瞿头不甘寂寞的补充道:“就是现在青戍关下,那时可还没有构建青戍关防线,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军堡。”
“为什么不建青戍关呢?” 熊天宝好奇的问。虎门五关中他听得最多得就是青戍关,因为他爹就在那里。
邢家老二说道:“不是不想建,而是建了没有用。”
此时,老瞿头俨然一副军事主管模样,用木条在地上边画边说:“北飒山脉有很多条小山路可以绕过北飒山口,并不像现在,只要扼守住青戍关以及青松寨和望远寨一线,就可以将敌人挡在北飒山口以北。而当时敌人可以通过小路,绕过这些关隘,然后切断后方运送的给养,前方的将士就会陷入两面夹击,弹尽粮绝的绝境。”
老刘头向老瞿头撇了一下嘴,不满老友打断他的讲述,接过话头:“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当时在北飒山口一线集结了近一百万军队,扼守着所有进入山区的道路。武王的打算,是在北飒山口,利用人数和武器的优势跟草原蛮族决一死战,一举解决他们多年来对赤北平原的骚扰。”他叹了一口气,抢过老瞿头手里的木条,在老瞿头所画的地图上指指点点,“只是,虽然我们的人数多过对方一倍有余,而且经过近二十年的拼杀,将士的整体实力有了显着的提高,但要防守的要冲太多了,部署到每个需要防守的地方,人数并不占优势,而敌人往往集中兵力攻击某一点。我们也知道,一旦被突破一点,所有战线就面临全线崩溃的局面。所以在这些要冲的战斗,就异常激烈。”
“当年我就驻守在靠近北面的一个山口,当时统帅我们的将领是龙翔伟,驻守山口的将士只有两万人,却遭到十万敌军的疯狂进攻。我们借着地势上的优势顽强抵抗。整个山坡被血染成了红色,龙翔伟将军最后也不幸战死。等我们接到命令撤出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两千的伤兵。” 邢家老大的语气平静淡然,仿佛是在说一件跟他毫无关系的事情一般,可虎和风敏锐地发现当他叙述往事的时候,一直隐藏的左手紧紧抓着自己的衣角。
“你们还可以借住地势,而我们在北飒山口外的草原上,却只能靠血肉之躯抵挡草原蛮族的进攻。当年,帝国的主力骑兵只有三个营,左卫先锋营、右卫先锋营和武王直接管辖的禁卫都护骑兵军团。其余的都是步卒和弓弩手。” 老刘头将木条插在地上,端起酒碗跟邢家老大喝了一个,便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他的往事上。
这边的篝火和烤肉的香味,还有喧闹声,不知不觉将附近的人们都聚拢到了这里,熊婶忙安排不情愿的熊天宝起身搬运柴火,她利落地收拾出几只野兔,架在火上烘烤。
“草原上骑兵的战术,其实就是那几下,只要扛住了他们第一波的冲锋,后面就会进入到对峙的局面。武王之所以敢在草原上,跟他们打对攻战,就是因为有了对付他们骑兵冲锋的方法。” 老刘头挪动身躯,给后来人腾出一些空挡,嘴里并没有闲着。
其实龙自邦和龙自强,在潜龙书院中是听翔文叔讲过这次着名战役的,但现在从亲身经历者口中听到的感觉却不一样。“是什么方法?” 为了让老刘头讲的更加精彩,龙自强明知故问道。
“用远程的弓箭阻止敌军骑兵的攻击。” 老刘头非常高兴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问题,“武王将军队分成了三个军阵,中间靠前的军阵中有二十万人,其中十万弓弩手,骑兵五万,步卒五万。后面并排的两个军阵,步卒十万,骑兵五万人。”
老刘头身体前倾,将插在地上的木条拔出,又开始在地上画了起来:“中间军阵中五万手持长矛的步卒顶在前面,他们的后面就是拥有十万弓弩手的军阵,另外五万精锐的骑兵在军阵两侧压住阵脚。中间军阵后侧又分别布有两个军阵,也是步卒居中,骑兵护卫。”
“第一天的战斗跟我们预想的一样,敌人如约而至,急不可耐,他们骑着高大的马匹,挥舞着兵器,在我的印象中,大地在脚下剧烈地震动,眼前一片灰暗,完全失去了色彩。”老刘头的话仿佛带着那个久远时代的气息。虽然只是简单的描述,但不管是曾经久经沙场的老兵,还是如今懵懂无知的少年,被这股无形的气息带动下,全都不自觉的屏住呼吸。而虎和风却想起奉文草堂瞿老夫子曾经逼他背诵的一篇文章中,有对骑兵冲锋时的描述: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以震敌胆。
“传令兵在军阵中来回穿梭,传递一条条军令,鼓声雷动,弓箭手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一次一次重复平常操练的动作,搭箭拉弓,静静等待校尉手中的旗子落下,不做任何的思考射出。黑压压的敌军如潮水般的涌来,然后又被我们一波又一波铺天盖地的箭雨射了回去。”老刘头做着射箭的动作,继续他的讲述,“第二天,第三天,敌人连续三天发起正面冲锋,都没有攻破我们的军阵,前沿的开阔地上布满了插满箭矢的尸体,第四天,敌人没再进攻。”
众人不由松了一口气,刚才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们绝不会就此罢休吧?” 龙自强再次明知故问道。
“当然。”老刘头抬头瞥了他一眼,用手中的木条再次画了起来:“敌人先在正面保持强大的压力,然后派出他们的精锐伺机找出我们防守的薄弱环节加以突破。”老刘头的目光突然转向老瞿头,“老家伙,如果当时武王能听从霍侯爷的建议,主动退往三重谷地布防,也就不会…”老刘头的嘴角出现一阵颤抖。
这里只有老瞿头能理解老友此时的心情,许多朝夕相伴的生死兄弟都战死在从青石涧到三重谷地的路上:“从当时的情况看,敌人明摆着想突破到军阵的后方,截断大军的补给和退路。战后,我一直都在思索当时武王为什么不接受建议,直到多年后,虎帅的一番话让我突然想明白了。
“我…咳咳。”虎和风用咳嗽掩盖他的口误,问道:“虎帅说了什么?”
“虎帅说青龙帝国的军队还保留草原部族的影子。在大敌蓄势而动的情况下突然撤军,有全线溃败的危险。”
“啊。”这次是龙自邦惊讶出声,他问道,“为什么?”
“武王不是不想撤,而是根本没有办法撤。”老瞿头匆匆解释一句后,便端起酒碗大口大口喝起来,他真不想再去提及这件往事。
“瞿爷爷,到底是为什么?”龙自邦继续探询。他翻阅过皇家典册,其中对那次溃败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有寥寥不上百字:护国侯言于武王,请兵救青石涧,武王曰:“背敌寡且无粮,不足为虑,若引兵而去,正敌强攻,实为大祸。”侯闻之亦然。十日,军中断粮,人马饥困,武王烧营,率兵后撤,敌追截夹击,将士死伤过半,国人忧之。
“当时虽然聚集了帝国百万将士,但很多军团都脱胎于更早的部落,而武王刚刚登上圣君之位。” 老瞿头不想说太多,含糊带过。龙自邦和龙自强互望一眼,不再询问。或许别人不能理解,但这两位一直生活在帝国权力中心的少年立刻明白过来,当年鸿溪部落在缔造青龙帝国后,部落里的族长以及长老们都改为龙姓,成为青龙帝国的皇族,相应的他们在原部落中的各自势力也完整的传承下来,形成整个帝国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如果武王冒然下令撤军,可能真会如虎帅所预测那样,立刻引起隶属不同势力之间的猜忌,转而引起大军的混乱,最后的结果就是全线溃败乃至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