娆姬在映蔚的催促中为晏子冉换了一块又一块的湿巾,只为了她能够快速退热。
看着饶是在梦中也昏迷着呓语,担忧灾后重建工作的晏子冉,娆姬不由恍然失神。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在回程中,她不是第一次看见晏子冉助人为乐。
有时,就在途经的村落中,晏子冉眼见士兵豪横,满队的辎重习以为常地撞翻了路边老农的牛车,晏子冉却会主动下马,扶起老人家,并命犯事的手下将牛车上散落的粮食一袋袋背回,主动帮老人赶车,使其平安归家。
这本不该是一名将士所做的事!
他们是凯旋而归的有功之臣,何曾将目光投注到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身上。
自古以来,兵匪一家,战时欺男霸女、抢劫掳掠之事更是屡见不鲜。
就连晏家军这般军纪严明的队伍最多也不过是令行禁止,却从不会参与救灾抢险的事宜。
多少老百姓在天灾面前都只能自救,或是祈求天佑。
待到官府中人下来救援时,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统计下死伤情况,似乎那些在灾祸中逝去的人们只是落在上级奏报中一个个单调的数字而已。
没有人会将牛马的死活放在心上。
而他们这些生活在人世铜炉中最底层的百姓,无疑是命如蝼蚁,卑贱不堪。
可这些世人早已习以为常的惯例在晏子冉看来却如浮云一般,她用自己的行动令这方原本可能死伤无数的土地奇迹般地挽留下了数之不尽的生灵。
她在这人的身上,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人人性的最低点也会如此崇高。
娆姬第一次如此用心地照顾一位高热的病患,就连晚饭也在忙乱中悄然遗忘。
傍晚,娆姬早已困乏得睡去。
这一晚,由映蔚守夜。世子高热已经退去,军医说只需小心休养三日即可恢复。
暗夜中,晏子冉从榻上惊醒,昏暗中摸到了床头仍还温热的茶盏。
西地干燥的气候令人在夜晚也觉得喉咙干渴难忍,待晏子冉一杯温水饮尽,方才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
看着守在床榻边悄然睡去的映蔚,她不由轻叹一口气。
这世上鲜有人知,晏子冉虽说出身行伍,武功卓绝,但在行军途中自身胃口并不大好,这才迫得映蔚不得不尽心竭力的搜罗各地独特的小吃,只为了自家主子好歹能够多吃一些。
映蔚的用心晏子冉看在眼中,自是决定回去后定要命舜英好好褒奖一番。
却不想,就是这细微的动作惊醒了睡梦中的映蔚。
看到晏子冉苏醒,映蔚不由大喜,想要伸手探一探她额头的温度,却在伸手的一刹,猛然停住。
晏子冉看到不解,却在下一瞬了然,映蔚是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他们二人毕竟男女有别,映蔚心有顾虑也是理所应当。
然而下一瞬,在昏暗的微光中,她却看见映蔚原本犹豫的神色转而变得坚定,他伸手,郑重其事地探上了她的额头。
相触的一刹有烛火爆燃的声响在耳边突然炸裂,惊得晏子冉原本略有混沌的神色瞬间清明。
“烧退了。”听到耳畔清晰的声音,晏子冉条件反射般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双黑暗中也依旧熠熠生辉的双目,深邃,灵动。
映蔚后退一步,大松一口气:“世子大人,您的烧总算是退了,再不退烧小的我回京怕是会被英主撕碎!”
晏子冉笑道:“小猴崽子就你嘴贫!”
映蔚吐吐舌头道:“我去给你热些青菜粥,世子你稍等!”说着,便跑出了帐外。
晏子冉看着映蔚忙不迭离去的背影,不由笑着摇头,映蔚他还真是个孩子!
月明星稀,这一晚安然度过。
待到一周后,墨砚镇已基本恢复日常运转时,晏子冉率队启程。
当地的百姓却在大军拔营时送上了锦旗和数不清的吃食,有鸡,有鸭,甚至还有会飞的野味鹊鸟。
晏子冉和一众将士推拒不过,只得收下了锦旗,可那些百姓好不容易得来的吃食,将士们却是说什么也不肯拿。
镇长只得代表一众乡亲们送上了他们当地的特产,墨砚台。
墨砚镇以自制砚台闻名于世,这里盛产各式砚台,而那些珍贵的砚台大多已经掩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
剩余的这几方砚台却是镇里再普通不过的四君子方砚。
砚台以四君子为主题,只在方砚一边简单地篆刻了梅、兰、竹、菊的图案,价值低廉,乡亲们本不好拿出手送人。
而是见这些救灾的英雄们一再推拒自己送上的礼物,这才不得不将仅剩的便宜砚台赠予他们,权作纪念。
如此,一众将士方才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