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第190章 黄得功兵分两路

平谷四周皆山,中间平地,以此取名。

来到小平原后黄得功并未停留,而是打马扬鞭直奔平谷县城。

来到县城后黄得功将翁之琪唤到跟前:“翁之琪,知道今天我为什么带你进山勘察地形吗?”

翁之琪摇头:“末将不知,请总兵大人教诲。”

“此番建奴入关,主战场并不在密云。”

“啊?”翁之琪直接愣在原地。

他缓了一会谨慎的问道:“总兵...总兵大人何出此言?”

“宣府那边给我送来一封塘报,建奴六万兵马从独石口入关,龙门卫不战而降,随后围攻宣府镇!”

“山海关那边也有建奴正在佯攻。”

“所以...我认为,从墙子岭入关的建奴人数不会多,少则一两万,多则两三万!”

“密云易守难攻,如果没有太多意外的话,敌我双方会在密云互相牵制对方主力。”

“建奴若想破局,肯定会从其他地方尝试,平谷北面那条山路就是其中之一!”

翁之琪恍然大悟的点点头:“总兵大人高见!”

黄得功脸上的刀疤抖了一下,被翁之琪这种文绉绉的言论弄得有点不得劲。

他拍着翁之琪的肩膀劝道:“翁老弟啊,不是我说你,既然已经弃笔从戎,说话就被那么文绉绉的了,行不?”

“谨遵总兵大人教诲!”翁之琪抱拳拱手。

黄得功一脸嫌弃的将右手从翁之琪肩膀上拿开,使劲甩了甩。

翁之琪一脸的坏笑。

黄得功思考片刻后继续说道:“我给你留下三千兵马,一旦建奴从北面那条山路南下,你要将他们挡住他们南下之路。”

“还有,提前准备好火药,并在城中招募山民。”

翁之琪眨了眨眼睛,会心一笑:“末将明白了。”

安排好这些之后,黄得功带着三百亲兵飞速离开,朝八十里之外的密云疾驰而去。

刚来到密云城外,就遇到了报信传令兵。

传令兵见到黄得功后顿时松了口气,他打马扬鞭来到黄得功身前抱拳拱手:“总兵大人,发现建奴踪影,正在密云县城东北十五里外的潮河西岸扎营。”

“什么人领兵?兵力多少?”

“领兵的是多尔衮,总兵力约两万。其中正白旗的旗帜最多,估计有六七千人,其次是汉蒙八旗,约有一万多人。”

多尔衮...正白旗...两万人!

得到三个消息后,黄得功不知道自己是该放松还是该紧张。

他本以为多尔衮会攻打宣府,没想到竟然被自己遇到了。

四万对两万!

看似有优势,实则没优势。

尤其是面对多尔衮这位战场高手,稍有不慎就会兵败如山。

若是赢了,他黄得功将会一战成名。

若是输了...

不,他黄得功输不起。

大明更输不起!

黄得功抬头看了眼天上,此时天色已暗,月亮尚未升起。

他吩咐一声:“回城,擂鼓升帐。”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神秘古武世家传人萧锐,因为一枚储物灵戒意外来到了唐初,成为宋国公萧瑀长子萧锐。不想继承家业去做官,只想搞搞创业发明,靠着各种科技与狠活征服大唐,成为世界首富。却意外被皇帝发掘,赐婚皇帝长女,成为了第一驸马。随着一步步的成长崛起,萧锐的影响越来越大,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眼睛小懒猪
大燕风华
大燕风华
生逢乱世,命如草芥,庙堂腥风血雨,边关烽烟四起。当顾玉尘再次踏入这巍巍临安,当玄策大旗再度飘扬在大燕的国土之上......从龙平戎定江山,千秋功业付此谈!
千秋随笔梦
唐朝那些事
唐朝那些事
本作者遍查历史记载,尊重史实,又回避了史书的枯燥粗略乏味,用生动精彩的细节描述,讲述了从隋朝后期,群雄并起,唐朝兴起,从唐初到盛唐到晚唐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尧天舜日
女皇家的小白脸
女皇家的小白脸
前女友是女皇,荆秀的人生注定了要充满折腾,既然躲不过前女友的热心关怀,只能软饭硬吃了。这软饭吃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不香嘛?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
笑轻尘
夏启
夏启
十六岁的夏天,启遇到了她,以人的身份开始生活。十九岁的夏天,启以北斗立誓抛弃一切,以求踏上帝山之巅()
斩天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