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第139章 收复宣府(上)

阎应元看着五军营的驻地,叹了口气。

论实力,他手下的五千兵马在野外真不一定是丁义的对手。

运气好是收复宣府,运气不好就是送人头!

阎应元思索良久后做出了部署:“明天你带领保安州所有锦衣卫混进宣府镇,与宣府镇的锦衣卫取得联络后做两手准备......”

......

次日中午,宣府镇外。

得到官军要收复宣府的消息后,吴致远和丁义早早带兵来到城外等候。

确认手续无误后,吴致远和丁义亲来到阎应元面前单膝下跪。

“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吴致远,率麾下两千一百一十四人复降朝廷,请阎大人履行朝廷的承诺,免了我等的罪!”

“在下宣府镇游击将军丁义,率八百部下复降朝廷!请阎大人免罪!”

阎应元盯着丁义看了一会,心中暗暗吃惊。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明西北边军!

丁义和他身后的将士,无论体魄还是精气神,都不比号称大明精锐的关宁军差。

二者真正的差距在装备上。

关宁军盔甲鲜明,武器精良,战马健硕。

眼前这些人头盔上长满了斑斑铁锈,身上的棉甲脏旧不堪,放在地上的武器更是不堪入目。

仅从装备看,看不到任何精锐的影子。

阎应元目光一转,看向吴致远和他身后的卫所兵。

这些士兵整体情况比京师三大营强一点,但也不多。

装备和丁义的营兵一样差。

“可有兵册?”

“请阎大人查阅!”吴致远和丁义同时举起双手,将两本泛黄的兵册递到阎应元面前。

阎应元从身后找出兵部誊抄的兵册,找到对应的编号后与他们递过来的兵册进行比对,确认无误。

“据兵部记录,万全都司麾下有三万三千九百四十六名卫所兵,其他人呢?”

吴致远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回阎大人,这三万多人分别驻守在宣府镇周围的十一个卫所之中,流贼退兵后在下只收拢了宣府镇的两千多人,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阎应元也不多问,问也问不出来什么,转头看向丁义:“据兵部记录,你麾下有两千九百二十人,其他人呢?”

丁义抱拳拱手:“一部分战死,一部分逃了,还有一部分随李自...李闯贼围困京师,具体下落不明。”

阎应元点头,看着宣府镇高高的城墙若有所思。

皇帝告诉他,一个多月后建奴入关劫掠,宣府之地首当其冲。

守城,当务之急是总揽兵权!

朝廷规定投降免罪,官复原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回兵权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神秘古武世家传人萧锐,因为一枚储物灵戒意外来到了唐初,成为宋国公萧瑀长子萧锐。不想继承家业去做官,只想搞搞创业发明,靠着各种科技与狠活征服大唐,成为世界首富。却意外被皇帝发掘,赐婚皇帝长女,成为了第一驸马。随着一步步的成长崛起,萧锐的影响越来越大,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眼睛小懒猪
大燕风华
大燕风华
生逢乱世,命如草芥,庙堂腥风血雨,边关烽烟四起。当顾玉尘再次踏入这巍巍临安,当玄策大旗再度飘扬在大燕的国土之上......从龙平戎定江山,千秋功业付此谈!
千秋随笔梦
唐朝那些事
唐朝那些事
本作者遍查历史记载,尊重史实,又回避了史书的枯燥粗略乏味,用生动精彩的细节描述,讲述了从隋朝后期,群雄并起,唐朝兴起,从唐初到盛唐到晚唐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尧天舜日
女皇家的小白脸
女皇家的小白脸
前女友是女皇,荆秀的人生注定了要充满折腾,既然躲不过前女友的热心关怀,只能软饭硬吃了。这软饭吃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不香嘛?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
笑轻尘
夏启
夏启
十六岁的夏天,启遇到了她,以人的身份开始生活。十九岁的夏天,启以北斗立誓抛弃一切,以求踏上帝山之巅()
斩天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