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汉:趁赵云年轻,把他收为心腹

第260章 邺城急报

恐慌开始弥漫的那一刻,张燕布置的内应趁机大肆造谣:公孙瓒的主力部队达到西北部,已经拿下那边的城门,邺城城破,袁尚被俘虏,守城大将战死。

消息传开,全营哗然,很快就有人开始卷起铺盖跑路,当然,也有人觉得加入到公孙瓒麾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因此回到营寨等待瓒军来招降。

恰好在这个时候,严刚和四健将率领白马义从提前赶到,城外营寨顿时陷入大乱之中。

逃跑者有之,投降者有之,死战者有之……就是没有人想到去到城内增援袁尚。

没办法,他们和袁尚之间间隔一堵厚厚的城墙呢。

就这样,邺城争夺战分成了两部分——城内和城外,而且还是各打各的,互不干涉互不打扰。

没过多久,黑夜过去天色大亮。

中午时分,战事慢慢落下帷幕。

瓒军各部进行的异常顺利:

严刚和四健将控制住城外混乱的局面。

杜长带着部队夺取并且牢牢控制邺城城墙。

孙轻控制住邺城城内,缴获大量的物资、武器、粮草和金珠银宝,还有袁绍手下很多谋士和将领的家眷。

张燕的战功最小,他赶到袁绍的府邸时那里已经燃起大火,很多人都被烧死在里面。

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损失有多少无知晓。

这样的情况在袁熙和袁谭府邸都是一样的,大火烧的莫名奇妙。

他赶到袁尚府邸的时候,这位三公子已经在荀谌的保护逃走。

事后有士兵汇报,在南边城墙脚发现袁尚的尸体,他好像从城墙上摔下去的,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至于荀谌,他被严刚带着白马义从追上,一番激战过后,他带的兵马被打散,自己也被严刚活着抓了回来。

荀谌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的名字上了少主公孙续要活捉的名单,因此严刚并没有为难他,将其带进城之后还把他和他的家人关在一起。

公孙瓒和曲义带着大队人马赶到邺城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他直接就接收了这座像征冀州的重城。

相比于两年前被袁绍和吕布联合撵出冀州,此时的公孙瓒可谓是意气风发。

他让随行官员贴出安民告示:我公孙瓒又回来了,两年前的政策又将继续执行,你们好日子又要来了。

与此同时,公孙瓒派出杜长,孙轻,严刚,四健将等人以邺城为中心迅速向四周出击,拿下还在袁绍部将手里的一些州县。

大将曲义则派到白马一带,严密监视陈留军和河内军的动向,张邈、张扬和吕布已经联合一起,冀州出了那么大的变故,自然要预防他们趁乱来搅局。

张邈的陈留军,张扬的河内军根本就不足为惧,公孙瓒担心的是吕布的人马,这些人打仗勇猛异常,是个很大的威胁。

正是考虑的到一点,公孙瓒这才派出大将曲义带着人马南下,事先进行防备。

其实公孙瓒此兴完全有些多余,此时的中原大地已经发生变化。

曹操的父亲因此陶谦而惨死,他打着为父报仇的理由正在进攻徐州,也就是说现在兖州是空虚之地。

吕布正在和张邈、张超、陈宫等人商量暗中夺取兖州事宜,哪里还有时间顾忌冀州的战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