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燕也要上初中了,我寻思着,咱们是不是也得买个院子了?有利那对象家在外地,要在咱县里上班的话,指定得住在大哥家,咱再上孩子住,是不是忒挤了?”
林大力两口子商量着,是不是该买房了。
“我听大嫂那意思,一中要盖家属楼,开春儿就能动工。大哥已经报上名了,那边是教育局的内部价,房子不贵。听那话儿,楼下来,就要准备婚事,那个房就是婚房。怕是也住不了多长时间,最多也就半年吧?”
贾敏还是算计着,家里的钱不充裕。
“那咱也不好把孩子都放她们舅家吧?咱自家就四个,忒麻烦人了。我是寻思着,弄个院子,咱一家能挤下就行,平常让爹去给她几个做伴儿去。冬天猫冬了你带着儿子也住过去,家里我自己忙活得开。”
贾敏在心里合计着家里的钱,“买个两万出头的也行。让爹过去做伴也中。你自己可忙活不开,卖店你自己怎么看?不倒腾粮了?不卖豆腐了?”
哪样都挺挣钱的,都舍不下。
“实在不行,让玉山过来给帮帮忙,咱也不白着他,给工资。比他在县里干零活儿强。”
张玉山毕业没安排上工作,一直在家务农,有空了就到县里,找着啥零活儿就干点儿啥,多数都是在市场上搬搬抬抬的。挣得也还行,但是那活儿不是总有。还累。
贾敏在家带孩子,林大力卖头茬菜,卖秋菜的时候自己忙不过来,张玉山一直帮着卖菜呢。
“那也行。玉山那孩子稳当,干活儿出不了差错。不过这个事儿,你得先问问大姐和姐夫,再问问孩子自己啥意思。现在的孩子都爱往城里跑,玉山比有利还大两岁呢,都二十一了,该找对象了,也不知道姐夫家有没有别的安排……”
啥安排呀。
林大姑一家是正月初六回娘家的,一听林大力问玉山的事儿,就说呢,“寻思着让他这个手艺,学电工是现成的,他不敢碰电。学木工吧,手脚又没那么灵活。就干农活挺能钻得进去的,嗐,白供着念了那么些年书,到了还得扒土勒卡……”
当妈的念念叨叨,张玉山不爱听,凑到林大力的身边儿,“舅,我听你的。咱多做点儿豆腐,我骑着自行车往县里去卖呗?咱卖菜的时候,我看旁边那个卖豆腐,两板豆腐半上午就卖完。要是走街串巷着卖,肯定卖得更好。”
这一听,就是个钱串子。也真是他舅的外甥,像啊。
大姑父瞪了儿子一眼,转头拿着酒杯跟林大力碰杯,“让他跟你干吧,要是那块料,等上了手,看看把家里的前门房拾缀拾缀,以后结了婚,也整个小卖部,让儿媳妇看着。两口子小打小闹的,也够活的了。”
咦?“有人保媒了?”
林大姑就笑,“嗯呢,一队的老杨家,杨古怪儿的二闺女,比玉山小一岁,二十了。跟咱家老二是同学,也是一样,高中上完没考上,之前到隔壁辉县的肉联厂打工了。这不是回来过年,有人给提了嘛。”
哦,杨古怪儿林大力认识啊。咋说呢,搁过去,那样儿的,叫街溜子。这不是新时代了嘛,那家伙脑子活,也不知道在县城里跟谁学的拍照,弄个了照相机,走村串巷的给人拍照。活儿不多,挣点儿是点。
还爱干对缝儿的活儿。就是谁家缺啥找啥了,找他给张罗,他人头熟,一般是能给张罗明白的。
好吃好喝,帮了忙他也不要钱,就给做顿好吃的来点儿酒,就行。
就那么个不不务正业的人。
家里的媳妇厉害得什么似的,却不管他。自己在家把家里家外的活儿干得利利索索的。
日子过得比一般的家庭要富足一些。
林大力自己都属于是能张罗型的,要不然能又是收杂粮又是卖豆腐的嘛,他还就喜欢杨古怪儿那样儿脑子活的,俩人是不同的套路,一个务实一些,一个虚的多些。
“行,那杨古怪儿,浮是浮了些,但是歪的邪的还真没听说。好吃好喝不是啥大毛病,咱是娶媳妇又不是嫁闺女,媳妇娶来咱家,随门风,差不到哪去。再一个,闺女像妈,杨古怪儿那媳妇可是出了名的能干,会过日子。”
林大力对这人选也挺满意的。
“哎,可不就是这个话。我们也是这个意思。”
大姑父不是圆滑的人,没有那么多话。
“那啥时候相亲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