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元朝末年

第544章 进退两难的傅友德

对于王越,徐达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因为张皓的归来,军心和士气大振的周军,不需要主将再镇守城头,也是应有之事。

只听徐达说道:“傅将军,试探攻城多日,你对镇江守军已经有所了解,这一次由你所部暂代攻城职责。”

徐达并没有询问傅友德的意见,而是直接下达了一个不容置喙的命令。

战场上抗令不遵乃是大忌,虽然傅友德对于现在开始攻城心有疑虑,但也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悦,拱手道:“末将领命。”

徐达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甚好。”

说完徐达转头看向了常遇春,只听徐达继续说道:“常将军,我令你率领两万精兵监视敌军水军的行动,时刻防范敌方从水路对我军形成攻势。”

常遇春连忙抱拳称是。叹道:“可叹咱们没有像样的水师,要是当时咱们能够早早地去招募那个俞通海和飞鲨帮,是不是那个水师就该是咱们的了。”

旁边的胡大海也啧了啧嘴道:“不就是青楼的两个娘们吗?只要俞通海想要,多少个白花花的娘们我都给他找来。”

就凭胡大海那张狰狞的大脸,面对着羞怯的青楼姑娘,常常也干的是一些牛嚼牡丹的事情。

而且胡大海这家伙痴迷徐娘半老的少妇,自从朱元璋破城之后,胡大海可是对不少城中的名门贵妇下了手。

因为这个事情,朱元璋训斥了胡大海了许多次,只是胡大海乃是朱元璋手下不可多得的猛将,又在集庆之战中立下了奇功,朱元璋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家伙不闹得太过分,也且由他去了。

现在城中的豪门贵妇都“谈胡色变”,吓得连门都不敢出了。

但就算是这样,胡大海也愿意将怀中的美人割爱,让给俞通海。可见朱元璋对水师的渴望迫切到什么程度了。

其实实在是朱元璋太缺水军了。沿着淮河和长江的水路,自己的地盘就像是张皓和陈友谅的后花园一般。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譬如说张皓打黄梅的事情,就是通过朱元璋的所在地,但是面对着茫茫江面,朱元璋也只能徒呼奈何。

但是胡大海的一句无心之言,却道出了张皓梦中一世的实情。

因为在张皓的梦中一世,俞通海在朱元璋势力成立的初期,就慧眼识珠,投入到了朱元璋的麾下。

俞通海在成为了朱元璋旗下的一员之后,为朱元璋水师从无到有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边徐达叹了口气道:“胡将军,多说无益,凡事还是要做咱们能够掌控的事情。”

胡大海咧着一口大黄牙说道:“徐帅,道理我懂,只是就想发两句牢骚,你就当老胡我放屁就行了。”

徐达说道:“胡将军这次负责后军的一切事宜,张皓用兵诡谲,你切勿轻敌,明白吗?”

为了应对张皓,徐达可谓是做足了准备,将能打硬仗的猛将胡大海放在后军的位置上,就是确保他们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战:芒刺在喉
谍战:芒刺在喉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小教官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