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评分标准基本都是权威的评测方法,或者有权威的参考依据。
但顾风也很快想到了这个研究美中不足的地方。
这个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研究干预措施不能实现患者和数据收集者之间的双盲,易造成患者反馈数据的偏倚。
而且研究不涉及镇痛机制这类基础研究,注定含金量不会特别高。
因此需要进一步大样本或基础研究进行验证。
不过至少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虽然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可也并不影响顾风的兴趣。
如果确实效果显着的话,那顾风也不介意做一下这类有趣的机制研究。
于是顾风的关注点放在了稍后的研究结果上。
很快第一个观察指标的结果出来了。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 24h VAS 评分最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术后 48h 观察组 VAS 评分降至术后 6h 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 6h 水平(P<0.05); 术后 6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 24h、 48h、72h 及第 5d 观察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越低,患者的疼痛感觉越弱。
所以从第一个观察指标的结果上来说。
术后 6h 两组基本没区别。
但从术后 24h、 48h、72h来说。
观察组(针刺干预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针刺干预组)。
顾风精神一震。
这传统医学有点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