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此歌着者文天祥,名曰:正气歌。”
姒清霜运笔如剑,字迹锋芒毕露,入木三分,苍劲有力。
落笔之刻,天现异象,霞光万丈。
摘星楼方圆百里,儒风墨香四溢……
天地浩然之气,犹如神龙拔地而起,直冲霄汉,一气山河动!
余大郎泥丸宫之中,书生圣魂记载完正气歌,魂身幻化至一千五百丈。
姒清霜、芸娘等人,经历过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来不及多想,纷纷盘膝而坐,闭目修炼起来!
摘星楼之上,通天气柱,凝聚化形,显露出一白发素衣的老者身影。
此人一身儒衫,鹤发童颜,手持竹简手卷,口中轻声吟诵着全篇正气歌。
老者声音不大,却能传遍九山八海一世界!
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字正腔圆,清晰可现……
凭虚御空的儒家夫子,在吟诵完“正气歌”之后,作揖一礼。
九山八海传来几声“善…善…大善……!”
白发老者庄严肃穆,听见赞许。
答曰:“诸位贤者请了,文夫子先行一步。”
话音方落。
老人缓缓落入摘星楼,望着剽窃李太白诗歌的小贼,玩味一笑!
一指点向余大郎眉心,隐身于书有正气歌的宣纸之中。
老人方隐去身形,方圆百里的百姓,纷纷清醒过来。
他们好似失忆一般,忘记了方才的所见所闻……
儒家圣贤降世,为祸人间,来不及躲藏的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纷纷泯灭于无形!
余大郎泥丸宫之中的圣魂之象,暴涨千丈。
正洋洋得意之时,一道声音传来。
“多谢小友,助吾传道教化一方世界!
老夫身无外物,只能将诸多儒家经史子集,传授于小友。”
余大郎尚不知发生何事,一道明黄色炫光,直冲圣魂之象。
儒家万千经义,灌输进千丈魂身手中书卷。
书生圣魂汲取经义之后,身躯涨至三千丈!
余大郎面露喜色,神魂之象五百丈,可御剑斩敌。
神魂之象三千丈,定能以神御形,御剑飞行!
他一直对魔魂之象能凌空虚渡,耿耿于怀。
二者共用一个肉身躯壳。
凭什么对方可以施展各种神通道法,而他只能在地上蹦跶?
于此同时,马家镇上一骑南来。
传令官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进入马家镇县衙。
高声喝道:“塞外胡人,兴兵进犯大乾西北疆土!
镇西大将军有命,马家镇县令需尽快动员境内百姓,从戎入伍,赶赴疆场。
违令者斩……”
言罢,一骑绝尘而去。
马家镇县衙内,手持折扇的师爷。
在胖县令耳边小声嘀咕道:“征兵入伍,属于徭役。
若未见到靖江府府尹大人手谕,岂能擅自拉壮丁入伍?
大人可要三思而后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