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打算先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经济,再慢慢统一这些地区。
国内经历这么多年的战乱,民生凋敝,急需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生活次序。
首先是要决定把京师定在哪里的问题。
有的人主张定都北京,像朱棣那样天子守国门,而且北京在元明时期都是国都,定都北京合情合理。
但有也不少人反对,理由是北方经过清军多次入侵,经历长时间战乱,经济凋敝,养不起太多的人口,定都北京势必需要从江浙运粮,增加国家负担。
有的人主张定都南京,南京在明朝开国之时就被定为国都。
而且南京就在长江边,水路运输发达,有利于运输粮食供给庞大的京师人员。
也有人主张定都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理由是有文化底蕴。
也有人建议就在武昌定都,理由是地理合适,正好处在华夏的正中间,利于跟地的联系。
各执己见,谁也说不服谁。
最后李向东拍板定都南京,理由是水利运输发达,利于运粮,地理位置不偏北也不偏南,就是有点偏东。
而且南京地处经济发达江浙地区,是主要的粮食产区,有利供养数量庞大的行政人员。
最终大华军定都南京。
定都南京后,李向东决定封赏有功之臣,兑现以前的承诺。
李向东把早已准备好的封赏诏书发了出去。
封王名单:马天佑、叶康杰;
封公名单:方鹏飞、叶有为、姜继海、吕政宪、梁仁新、丁立诚
封侯名单:王绍辉、张春昊、叶康成、许森、蔡云杰、曹虎、刘启龙、黄君浩、李岩、沈子衡;
封伯名单:黄龙、杨嘉谟、贺一龙、贺锦、马大海、郝摇旗、黄松、祝翔、黄君浩、李定国、陈新茂、徐良。
其他爵位的封赏另有行文。
马天佑和叶康杰都是合伙人的身份带兵加入大华军,封王实至名归。
封公的人员里以武将为主,像方鹏飞、叶有为、姜继海等人,都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将领,都是李向东手下的得力干将,为大华朝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封公的文官有梁仁新、丁立诚,他们两个也是大华军的元老,一直在后方默默付出。
封伯的名单里大多数是一些总兵官衔的武将和重要的文职人员。
就在李向东大封群臣之际,叶康杰、马天佑、方鹏飞、叶有为、姜继海、李岩等人却纷纷提出辞官奏折,希望能归隐田园。
这让李向东疑惑不已,现在天下初定,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辞官呢?
难道是想以退为进?
叶康杰和马天佑已经封王了,还能怎么再进一步?
李向东于是召来马天佑打算好好谈一下,干得好好的,干嘛要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