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张姨将白酒递给前桌的顾客,顺手将菜单拿起递给候智,看了于逸云,有点小惊讶说:“呵,这是哪来的帅哥。”
候智将菜单推给于逸云,说:“张姨,这是我兄弟。刚来沪城,准备找找工作,正经高材生。”
老板娘笑说:“沪城是个好地方,点菜吧,一会我送几瓶啤酒。”
后厨传来声音,“上菜。”老板娘忙回身进了厨房。
于逸云看了看手里的菜单,正经的川菜,不解道:“猴子,在哪吃不了这啊?”
候智挑了挑眉毛,说:“你不懂,来这不是为了吃。”
随便点了几个菜,二人对酒当歌,回忆起少年的青葱岁月,越说越上头,不知不觉喝得有点多。
候智本来酒量不行,三五瓶啤酒下肚,明显看着不成了。见好就收,于逸云结账走人,候智好像还有点不满意似的,还想再喝。耐不住酒精上头,附桌沉醉。
扶起候智,于逸云走出何家小馆,天色已深,街边灯光璀璨,路人匆匆而过。
旁边的小超市播放着歌声: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是啊,于逸云来到的何止是千里之外。
沪城的夜与别处并无不同,微醺的梦却格外香甜且漫长。
于逸云出生自冀省北部的小县城,该地自古就是汉民族与狩猎民族交界地,民风彪悍,武风盛行。
自宋以来,又成了全国各地重罪犯的流放地。南来北往的武人汇聚于此,各种武术杀人技在此融会贯通,落地生根。明清乃至民国,就有过镖不喊,有馆必拜的说法。
新中国以来,武行逐渐凋敝,这种名声也就渐渐泯然无声而。
乡野之中多有奇人,于逸云天性好动,又禀赋不凡。五岁时拜邻村八十岁的老翁易仲保为师,学习武术。
易仲保也非凡人,民国初年拜入八极拳宗师门下,后又加入军阀军队,四处征战,练就一身杀人技。中年后幡然顿悟,前往武当山寻师求法,得武当道家养气真传。年近古稀之后,思乡之情日切,便回到老家,修缮租屋,定居于此。乡间钓鱼之时,偶遇于逸云,一老一少相聊甚欢,便收了作为关门弟子,衣钵传人。
自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各种拳术,道家养气,老人倾囊相授,毫不藏私。
一直到于逸云上大学第二年,易仲保九十五岁高龄仙逝。
老人家一生孑然一身,只留下了茅屋三间。于逸云内心悲痛,持子礼安葬了老师。
夏日的天亮的格外早,于逸云再睁眼时,窗外已然大亮。
起身穿好衣物,于逸云双脚分开站立,脚下不丁不八,双手抬起至胸前,起手落势带起风声,片刻后收住架势,吐气如龙。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勤练不辍可养气血,壮精神,有神不可测之妙用。
易仲保生前无一日不练功,几十年风雨不断这也是他能高寿九十有五的关键。
道家养气讲究先天纯阳,易仲保修习年纪太大,未能炼至精髓。而于逸云却又不同,自幼修习,至今十余年已颇有成效,身体素质大异常人,这也是他能在香港做出一番事业的跟脚,虽然雨打风流尽,亿万财富如同黄粱一梦。
但这就是人生,想要出人头地就不会平平淡淡。挫折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