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大明好!”
朱标毫不犹豫的说出答案。
“好,那你觉得为什么大明好?”
江小鱼又向朱标问了一个问题。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朱标,他也想听听朱标的答案,就连徐达都把目光从窗外移了回来,看向朱标,只有胡惟庸面色不愉。
朱标想了想,才回答道。
“这个道理很简单啊,咱们大明与上古比起来,吃得好,穿得暖,行动方便,衣食住行无一不胜过上古,所以才是上古好!”
江小鱼笑道:“那就对了!从上古的三皇五帝时代到咱们大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咱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靠的是什么?可不是靠什么圣王之治,而是靠的就是工匠的不断进取。”
“你刚才既然提到了衣食住行,那咱们就说说衣食住行这四个字,从粗布麻衣到现在的绫罗绸缎,从茹毛饮血到现在的珍馐百味,从破烂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广厦,从徒步万里到现在的各种马车,哪一样不是工匠发明?”
“没有工匠,大明的那些火器,兵器,甲胄,何人来制造?没有这些利器,大明又岂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所以忽视了工匠,就是忽视了向前发展的道路,终究只会被更先进的文明所取代!”
“在我看来,大明就应该是农人种田,保证百姓的生存需要,工匠则不断的发明新的工具,再通过商人交流出去,这才是一个国家正常的样子!”
朱标听完似懂非懂,他毕竟还年轻,虽然聪慧,却没有什么经历,还需要细细琢磨才能明白。
可朱元璋不同,他自幼就生活艰难,差一点就给饿死了,不然他也不会参加红巾军造反。
正是因为他是从最低层,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皇帝,所以对农人和工匠的了解要比朝廷上的其他人都要深刻,而江小鱼的话,却正说到他心里。
除了对商人的看法,他一时还转不过来之外,农工两点,他可是非常赞同。
“江贤侄,你这份见识,当个六部尚书都不为过啊!”
江小鱼赶紧谦虚:“伯父这样说,小侄可担待不起,小侄现在年纪尚轻,还需要多多历练。”
朱元璋正要说话,身后的胡惟庸却又突然冒了一句话出来。
“江县令也说了士农工商乃国家基石,农工商都说了,却唯独没有提起士,怎么,江县令是看不起士吗?”
这句话一说出口,别说朱标,就连朱元璋都有些听不下去,正要示意让胡惟庸闭嘴。
却听见江小鱼幽幽的说了一句:“士么,确实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