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子科举

第22章 几方有意初定计 农庄一行逞其意(4)

“是”,秦风脸色一紧,施礼道。

夜色深深深几许,长夜漫漫人未眠。

秦永远在书房里,打开卷轴,上面正是午后秦风所言,老大人隶书写就。

隶书本就古朴典雅,不失厚重,又健劲秀丽,下又有草书写道,“绍箕裘,兰桂腾芳③”。

秦永远细看,禁不住露出几分笑意。

戊戌月 乙卯日 卯时正(9月5日7点)

秦家本是徽州府人,跟随太祖起兵,后于金陵立祠,今次大开祠门便是为了分宗过继一事。

祠堂的正厅里立有祖宗牌位,多多少少百十个,香烛瓜果供奉于下。

几位族老坐在条案两侧,秦永远作为族长自是在主位,秦风立在门外,秦永安进来的时候,秦风都不曾扫一眼。

见秦永安气冲冲的走进祠堂,秦永远肃声道:“人已齐,闭门。”

众族老知秦永远脾气,也都噤了声,只听秦永远说道:“树大分叉,祖大分宗,唐时三代分宗,五代分祖,秦家立于金陵已百年有余,已是五代,树有颓枝,群马有离,众族亲且议”。

众族老议论纷纷,自是不想分祖,如今一祖双侯,在金陵城里也是声明显赫,至于分宗?众人倒是无所谓,他们早就和安远侯府,风波侯府不是同宗,现如今分宗无非就是分的他们几家,再说他们二位各有府邸,不过是走遍程序分割宗田罢了。

大族老开口道:“古时尚有九世同居,秦氏一族本就人少,分祖倒是不必,分宗可也”。

众人都是纷纷点头,反正和自己利益不相干。

“你意如何?”秦永远看着秦永安道。

“但听大兄吩咐”,那日张志安掰碎了和他分析,今日虽是生气,也不阻拦。

秦永远见他如此,知他被人所劝,禁不住心下摇头,“也好,我与你兄弟几人本是堂兄弟,实际早就建府另居,如今不过是走一遭”,说罢,秦永远将田亩,地契,嫁妆单子摆在桌上,“请众族老查验,析分家产”。

嫁妆单子,查验?秦永安一下子懵了头,原是在这。

“我不同意,嫁妆本是妇人之事,哪里需要族老查验?”秦永安看着秦永远脸色不善。

“侯爷此言差矣,您二位建府独居已是多年,至今也不曾分家析产,如今已至三代,绞揉错杂,自是要细细查验才是,总不能亏欠了谁”,二族老捋着胡须说道。

“是啊,大哥,我觉得大兄④有理”,秦永强说道,作为风波侯府的三子,在家里最没有存在感,如今不过是做个城门小官,如今有人递话他自是赞同。

“你们......”秦永安气地说不出话来,胸膛起伏。

“不知你有何可愤懑?又不是要取了你母,你妻嫁妆,无非是将家中财产和陪嫁做个分割,你们二府实际分居,财产交混,一作分割,汝,何至于此?”大族老跺着拐杖气愤道。

呵呵,秦永安总算知道自家老侯爷临终的时候说的话,“邈轩之刚直,有圆润,其行似虎,其性若狐,弥坚而不可摧,汝要切记”。

金陵城里秦老虎和秦青天哪个不是叫的他?如今“老虎”之声显赫于上,“青天”之名充斥于下。

现如今携大势相压,以何相抗?秦永安泄了气,知道自己说什么也没有用,即便自己想脱族自立,那也得分割家业。

——————————————————————

①五陵年少,指富家子弟,摘自《琵琶行》

②更衣,古之贵人,礼仪繁多,见什么客换什么衣服,也指洗漱上厕所。摘自《汉书》

③摘自《礼记》,《幼学琼林》,指继承志向,发扬光大

④考自《汉书》,《乐府诗集》,《三国志》,古人对长兄或世交兄长的称呼。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崇祯四年七月,拥有穿越明末时空能力的程世杰来到登州。他本想利用时空穿越门赚点钱。然而,大势如潮,却推着程世杰一步步走向风起云涌的舞台。从登州卫左千户做起。他灭土匪,平叛乱,庇护一方。收旅顺,复辽南,四方威扬。克建奴,镇蒙古,驱逐西夷,开屯垦,兴工商,列土开疆。在天灾人祸,吏治腐败,万马齐喑的大明,他就是唯一的希望。宋献策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程世杰叹了口气:”你这是陷某于不义!“李岩道:
tx程志
世宗福临
世宗福临
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体验?谢邀,人在盛京,即将登基;明年入关,定鼎京畿;冲龄践祚,体验较低;为防短折,强身健体。
东台左相
大明风流
大明风流
穿越大明,从一个败家子做起,我只想权倾朝野,妻妾成群。
隔壁小王本尊
开局明朝:朱元璋是我爹
开局明朝:朱元璋是我爹
当唐笑穿越到了明朝,并成为了朱元璋的儿子之后,这个世界的人就该知道。蓝星,都是朱家的了......
紫薯最苦
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穿越成化初年,年轻的朱见深第一次坐在了龙椅上,而彼时大明天下从西南到华中风雨飘摇。土木堡一战,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做成为大明的砍树人。其一,留下北部边防缺陷,成了大明无墙之地,瓦剌人门口扔砖头,文臣崛起,武将衰微。其二,西南流民四起,叛乱不休………其三,朝中风气一团乱!朱见深发现自己留学父亲,给自己丢下一摊麻烦。问题很多,不但要整治朝风,还要防御边陲,甚至还要顾及流离失所的百姓!皇室之田分给百姓,朕
五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