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明面沉似水,直盯着卢象升和孙传庭二人,很是冷淡的问道:
“你二人率领朝廷大军剿匪多年,可为何匪患越剿越严重?
这千里沃野,又为何被你们剿匪搅成了千里赤野?
你二人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为何只知杀伐治表,不知养民固本?
告诉你们两个人,本伯在这黄河岸边围堵住流民,不是要杀人立功,用求生百姓之血来染红我自己身上的官袍。
你二人为一己私利,公然违背本伯军令,对已无反抗能力的3万流民进行惨无人性的血腥杀戮。
我对你们的所作所为十分失望,回去告诉洪承畴,他改抚为剿之策略是错误的。
抚的不对,剿的更不对,如果没有长远计划和民族意识,他只会把山陕治理成人间地狱。
造成千年难有一遇的民族浩劫,被当代百姓和后世子孙所唾弃。”
“厚世伯此言是否有失公允,太过偏颇了。
末将从没想过要用流民之血,来染红自己的官袍,我心中并无私利,只想快些杀尽这些祸国殃民的流寇土匪。
还大明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您的三个问题末将无法回答,但洪督师的改抚为剿之策,是在几年剿匪之中得到的经验。
您如果能了解这几年剿匪的情况,就不会如此轻言指责洪督师的失误了。”
卢象升被朱喜明刚才说的话,深深刺痛了那颗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不由怒发冲冠极度愤怒的出言进行反驳。
朱喜明见卢象升与自己的想法完全相悖,知道再多说也是无益,只能多收获一个敌人罢了。
便冷着脸不再去理会卢象升,而是将目光移到孙传庭身上。
此时孙传庭听着二人的争论,心中也很是纷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喜明的三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一步步糜烂。
对此的他也只能随波逐流,心有余悸却又无能为力。
可卢象升说得的这些也是对的,要粮食没粮食,要银子没银子,又拿什么去抚恤流民?
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无以为食,朝廷和皇上又步步紧逼,流寇降而复叛。
他看见朱喜明不再理会卢象升,转而看向自己,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伯爷您长居北京和南直隶,对山陕流寇还不甚了解。
您今日如放过李自成所部,必将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末将对山陕这糜烂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愧对皇上的厚望,也愧对所学圣贤之道。
但伯爷之言只是大道义,在那些流寇身上却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因为流寇已经习惯了抢掠享乐,任何圣贤道义他们不想听,也不愿意去听。
你看流寇所经过的地方,和所走过的道路上,都是他们煮食老弱百姓的累累白骨。
末将对伯爷当初的举荐之恩,真是惭愧难当。”
孙传廷说完后便跪在地上,向朱喜明稽首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