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明自此就住在了这运盐司衙署之内了,因为这里的环境真的是太好了。
房舍内部用具也是很讲究,当然最主要还是为了给吕烈坐镇打气。
盐场的情况随着大批银粮和海会人员的到来,也彻底稳定了下来。
朱喜明在这运盐司衙门里召开了,赣榆特区盐业发展会议。
按照当初在北京火器局安抚匠户的老办法,救济加劳作奖励让盐户们都安下了心。
和吕烈等人谈到了他所知道的炭灰提纯、浇卤提纯、石灰水沉淀等一知半解的技术。
吕烈也讲了他从汤若望那里学到的纯盐提取工艺,朱喜明虽然听不太懂,但感觉比自己讲的那些东西靠谱多了。
他向吕烈询问是否可以量产?得到了吕烈十分肯定回答:“能!”
他随即宣布废除了盐工户籍限制,改变为招募制度,将盐田分包给盐户,按产出比例与他们来分成。
保底月薪,多劳多得,提高盐户劳作的积极性。
他将恢复废弃盐田扩大产能也提上了日程,朱喜明多次鼓励吕烈要胆子大一些,快速完成落下的发展计划进度。
最后他还重点指出在赣榆特区盐场尽可能只产精盐,因为大明其他地方都是以粗盐为主。
这里要以精盐生产规模化来垄断大明高端盐业市场,价格要比其他地方精盐廉价。
生产的精盐也要和其他商品一样品牌化,朱喜明暂时将其命名为《雪花》牌。
一个月后,盐场的一切都进入到了常态化管理之中。
朱喜明也转遍了赣榆特区境内的海岸线,并没有发现适合海港建设和造船厂建设的地方。
也只好失望的让吕烈在纸面计划上,继续完善这两项工作。
等了这么久也没见江南盐科司和大明户部,有人来找自己理论盐场的事。
朱喜明猜想应该是崇祯皇帝给留中不发,心也就不再提着了。
见吕烈这里已经没有什么,还需要他这位大明伯爷撑场面的地方了。
朱喜明因为大明国内再次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旱灾,也不得不打道回府,再次回到了他的特区指挥中心-赣榆县城。
朱喜明刚刚回到赣榆特区府衙,就见到了魏国良和毕矛康,他赶忙十分热情的和二人打招呼:
“魏叔,毕大人,你们两位身体还是这么好,我可想死你们了。”
二人早就听闻了朱喜明在盐场干的那些事,也都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位年轻的不像样子的小伯爷,更喜欢他像子侄一样对待自己。
三人一阵寒暄客气之后,一同进入到了朱喜明的大帐内,魏国良首先开口说道:
“伯爷,您这次收回盐场,做的是干净利落。
听说那些逃走的盐户又都纷纷返回去了,其他地方的盐户也都在向咱们的盐场逃,真是可喜可贺啊!
只是这银子您也没少花,一个月共用银超过三十万两。
伯爷这银子咱可得省着点儿花,再这样下去,就算有个银矿也不够花呀!”
朱喜明笑嘻嘻的说道:
“魏叔,咱们这不是做生意刚开始创业吗,花费确实会高那么一点儿。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忍一忍就会迎来转机的,到时候就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