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明心中的特区建设是农业保稳定,工业商贸促发展。
所以没有繁荣的工业商贸环境,也就没有钱财物资打造一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强大新军出来。
所以工业区所产出的商品和特区商贸活动全部免税三年,官府对所有来投奔的工匠还包吃包住,安排分配。
第四、成立特区海会,扩大赣榆特区盐场,渔业捕捞和修建码头。
所有从事海上营生的百姓,全部免税两年。
第五、成立特区学会,吸引各地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有专业着作的人才来特区讲学授徒。
但他特别注明‘儒学人才’暂时不缺,因为朱喜明特别反感那些教条主义的所谓管理者。
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和专业人才一经录用,特区官府包吃包住,月俸按县学训导支付,此政策长期有效。
第六,成立宣传部,用报纸的形式把特区各项法令和政策传达到特区各地乃至大明各地。
这也是朱喜明最关心的一个部门,因为他知道在四百年后的世界里,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他要通过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将自己的思想和新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
也可以寻求到更多人的支持,特别是两万万大明百姓的支持。
会议最后朱喜明公布了他对六个部门的负责人任命:
半月前接信赶来的宋应星被朱喜明任命为工会会长。
陈子龙被任命为农会会长。
吕烈被任命为海会会长。
杨子玉被任命为学会会长。
毛承斗被任命为宣传部部长。
魏国良被任命为商会会长。
六人的官阶全部为正七品,特区府衙将会上报给大明朝廷批准。
大会后朱喜明还私下召开了特区骨干人员会议,讨论六个部门的各自发展方向。
只有交代清楚了各方向的发展目标,才能让手下人事半功倍的开展工作。
负责农会的陈子龙在会上表示,他已经给多位在南方的好友写信。
邀请他们来特区任职或请他们,代为高价寻找各类高产农作物。
高薪招揽有种植经验的农人,来特区传授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推广。
在赣榆特区水利建设上,他正在逐步走访,实地勘察落实。
朱喜明的意见是可以派人带银子专门去大明南方采购,这样做更加方便快捷。
吃饱肚子是赣榆特区能否快速发展起来的基础,所以农会花费的银子不设上限。
其他各部门的负责人因为大多都是初次任职,所以对所属工作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但都表示会全力落实朱喜明,为他们所制定的发展计划。
朱喜明要求众人分工不分心,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经验也要互相交流。
工作要一步步来,万事开头难都不能着急。
重点是要注意发现、培养、招募人才,只有赣榆特区人才多了,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