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奸相

第8章 儿童来打听

仵作听了唐律的话,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就是不懂唐律为何叹气。

“大人,小的刚听您叹气,不知所为何事?”仵作说。

“先办公事,办完之后,再说吧!升堂!”唐律吩咐道。

接着,唐律升堂,将所有和尚都抓来,宣布责令其立即离开谷城县,不得在谷城县境内逗留,财产没收,交出财产后,由衙役押解和尚到谷城县边界,放其离开。

蛇被杀死。砍为十八段,喂了野狗和秃鹫。

另外,又派人前往龙王庙,宣布了唐律的判决,将龙王庙夷为平地,所有建筑材料包括石块瓦块柱梁等等就地分给附近村民,将庙产没收,交给当地贫困农户,平均分割,作为口粮田地各自经营种植。

这宗案子结束,百姓们很满意,交口称赞。

判决之后,仵作没忘记唐律说的话,判完之后再说为什么叹气。

退堂之后,他走到唐律跟前,唐律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曾经答应过他的,就说:“你来了,本官就告诉你吧!”

“洗耳恭听。”仵作说。

“就是有一个樵夫,被抓了,然后一直关着,这个案子有点问题,本官想要审一审,弄个清楚。”唐律说。

“哦,这个案子么,小的有印象,是一起人命案子,当时,是小的去验的伤。”仵作说。

“当时是什么伤?”

“是锐器所伤,要害部位受伤。”

“是什么锐器?”

“初步判断是斧头致伤。”

“斧头?”

“对!”

“斧头是樵夫必备的工具。”

“正是。”

“所以当时就认为是樵夫行凶,因此前任县令就将其打入死牢,一直到如今。”唐律说。

“大人,难道是另有隐情?凶手并非是樵夫?”仵作问。

“是的,这个案子漏洞百出,缺少证据,所以还没执行死刑,因为都知道,人死了就不能复生,判错了,就是一条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暂时没判,再等等,也许有新的转机。”唐律说。

“前任县令糊涂,应该发现疑点,就立马放人,总是关押,多耽误他的事啊!”

“没错,所以本官就想立即审理樵夫的案子,到底是不是凶手,一审便知。如果是,就惩罚,如果不是,就释放。免得关的越久,越容易出问题。”唐律说。

“是的,大人,小的看那樵夫不是行凶之人,因为根据小的的经验,凶手或者暴徒一般都面露杀气,看起来他们愤世嫉俗,要把人吃了一样,因为胆大妄为,目无法纪,就格外放荡不羁,天下老子第一,不服从管理,骄傲自大。”仵作说。

“你说的没错。”唐律说。

“大人,这个案子,小的只是验伤的,具体情节不是很清楚,就是凭小的的工作经验,小的认为,这樵夫绝对被冤枉了。不信可以提审,好在还没执行死刑。因为前任县令喜欢动大刑,很多案子,都是刑讯逼供得到的结论,造成不少的冤假错案,幸亏大人来拨乱反正,让谷城的冤案都一一得到昭雪,让他们平反,得到该得到的。”仵作说。

“那就提审吧,来人,去将樵夫请过来。”

没过多久,樵夫到了,书吏、师爷都到场。樵夫一到,“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大人,小民冤枉!”樵夫跪下后就开口喊冤。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喊冤?”唐律问。

“小的名叫乔峰。家住野猪岭山脚下。因为家在驿道附近,上下山都方便,砍柴为生,用柴换一些油盐米等食物,一家老小就靠小民打柴来养活,如今小民被关这里时间可不短了,还不放小民回家,杀又不杀,放又不放,难道是让小民将牢底坐穿吗?真是搞不懂,你们当官的是怎么想的?你们不用砍柴就可以活,小民一天不砍柴,一天就没吃的。你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小民关押了这么久,难道你们的心都是铁的石头的,怎么这么冷冰冰?你们不砍柴,就有柴烧,有饭吃,我是樵夫,只要人勤快,就可以砍柴,换食物,哪里像你们?你们不做体力活,就有收入,我们不行,必须要做事,否则没收入,没收入,家里就乱成一锅粥了。”乔峰说。

“乔峰,你说你冤枉,是怎么冤枉你的?”唐律问。

“大人,小民就是一个砍柴的,不会杀人,也不敢杀人,因为小的知道,杀人抵命,如果小民死了,小民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还有妻子儿女要养活,小民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房屋没有顶梁柱,这房子就会倒塌。所以,当前任胡县令审讯小民的时候,很不耐烦,非要按照他说的去说不可,要不,就会挨打,开始小民不按照他说的去说,被狠狠打了一顿,小民就不敢说实话了,就按照他的意思去说,他想让小民怎么说,小民就怎么说,从来不敢犟嘴,小民很清楚,那些刑具都不是挂在墙上好看的,都是用过的。”

“乔峰,也就是说,胡县令经常对你动刑,你就撒谎了?就胡说八道,说你自己杀了人是不是?”唐律问。

“是的,是小民自己承认了杀人的,才将小民投进死牢,因为没有证据,例如那些杀人的细节,小民前言不搭后语,因为没经历过,也就不知道怎么来说,前面说的,后面就忘了,后面说了,以后再也想不起来说了什么。总之,知道的很少,还自相矛盾,关键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了小民杀了人。就连胡县令也不能草草结案。只有再等等,看有没有机会。”乔峰说。

听了乔峰的话,唐律明白过来,目前的伤痕痕迹就是斧头作为锐器伤害了要害部位,致人死亡。目前的证据显然太单一,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乔峰,你说说看,当时的时间是多少?你在那个时间段里在做什么?”唐律问。

“启禀大人,当时的时间是五更天。小民收拾东西,带着斧头,到远处的山上砍柴,因为近处的山林还很嫩,没长好,不成材,长好的被砍掉了。剩下的确实不好砍,算来算去,还是要去远处砍柴。因为路途遥远,就需要起早,要不然太阳升的老高了,还在睡懒觉,那就麻烦了。注定要受穷一辈子。”乔峰说。

“然后呢?你看到了什么?”

“启禀大人,小民在距离驿道五六丈远的地方发现一具尸体,血肉都已经模糊。分不出是谁是谁。小民瞥了几眼,没有理会,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事就做事,没事就休息,何必那么计较呢?”乔峰说。

“你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

“大人,小民没有把死人当回事,因为小民知道,这人不是小民杀的,就不会牵扯到报复的问题。小民行事为人都是坦荡荡的,不做亏心事,也不怕鬼叫门。小民不知道会发生后面的事。”乔峰说。

“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大人,后面就是,有人发现了尸体,血肉模糊,然后就有人报告给了保正,保正和邻居来查看死尸,发现死尸系被锐器伤害,致命伤口的切口是锐器所为,而遇害地点距离小民的住处十分近,他们凭想象,就七嘴八舌地说小民的坏话,认定就是小民犯案,小民真是有口难辩。”乔峰说。

“明白了,也就是说,你是被保正送到县衙的?”唐律问。

“是的,大人,小民被冤枉,凭伤口就断定是小民作案了,于是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小民押解到县衙。交给了糊涂官胡县令。结果就稀里糊涂被打,屈打成招,交代了是小民犯的错,大人,难道您没看出这案子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对不对?”

“没错,的确不能自圆其说。”唐律说。

“大人,小民在狱中,已经听闻大人擅长判案,人称唐青天,真是口碑不错,大人一提审小民,小民就有希望,特别感到要释放了,因为小民知道自己被冤枉,胡县令审不明白,不清楚,证据不足的,疑难重大复杂的案件一律不会,只有通过刑讯逼供的方法得到口供,然后将口供一整理,就作为证据了,所以,有不少冤假错案都是从刑讯逼供开始。想要得到真实情况,不是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获取的口供,很不严谨,也很不科学。需要改进才行。要不然,会创造出更多麻烦,那些实用的东西都不知在哪里了。”乔峰说。

听了乔峰的话,唐律明白过来,这就是证据不足还是判决了,只是最最后一刻,没有执行而已,留下了一条命,等他来处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等来了唐律,他算是有机会,可以得到昭雪,只是问来问去,还是没问出个所以然,此案就陷入了僵局,究竟如何打破僵局就是一个问题。

这个案子怎样查个水落石出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系统+体穿+多女主+非召唤)杨凌愣愣的看着自己面前摆着的破碗!里面有三个铜板!杨凌有些懵!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过是在地摊上花了三块钱买了这么一个号称古董的破碗,怎么就到了这里?
人生如戏354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种田文、大秦、屠龙术)赵凯穿越大秦,成为鹅城县令,完成鹅城第一个五年计划,将鹅城打造成成了大秦商业中心……嬴政东游,意外到达鹅城,开局收获世界地图、成为蜜雪大秦加盟商、抽水马桶代理者……不久之后,赵国发生大地震,天下动乱,大秦东出时机已至,嬴政三顾茅庐,邀请赵凯出山,担当大秦国师,传授嬴政父子帝王屠龙术!
黑大帅爱吃猫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故事要从1924年,末代皇帝被赶出宫的那个冬天说起。我长生千年的师傅羽化登仙,临终前师傅将长生秘诀传给了我,让我下山入世,去京师继承财产,告诫我医者当有仁心,悬壶济世才能积攒功德,又说乱世人心不古,宁可做半世枭雄,也不要为一世仁君,若我心怀家国安危民族大义,当扶社稷之将倾,若我心怀野心,则要有驱除鞑虏还我华夏之志,若我只想安稳度日,也得洞悉人性,人情世故比打打杀杀高明百倍,如若胸无大志,可游戏人间
浊酒醉余生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元末怀远,朱元璋与少年拜兄弟,从此洪武皇帝如虎添翼。立门户,杀元贼,渡长江,定应天。谈笑间陈友谅,张士诚之辈灰飞烟灭。建大明,立伟业。下面请陛下义弟唐巍讲几句:最近因一些私人问题占用了公共资源,我深表歉意。首先,我对小明王的事情深表遗憾,毕竟我什么也做不了。其次,各位记得去文华殿领取今年的KPI考核。最后,新的试验田、机械厂和大航海项目需要一批志愿者,报名的请到国子监,从九品待遇。有人问:您是大明
键中仙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年仅十七岁的赵云。凭借一腔热血,以及前世的记忆,赵云做了好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然而,东汉王朝已经腐朽,世家豪族无法无天。赵云未得功赏,反而成了通缉犯!赵云怒而聚众造反。他带着数万穷苦百姓,来到凉州南部的一个偏僻山谷。他在这里称王建国,定国名为。夏国南征高原,北收凉州,西征西域,东进关中,急速壮大。夏国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董卓领导的旧汉,刘焉领导的新汉,都决定摸
月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