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龙舟来到广陵,前部曹真已经把大军布陈在大江沿岸。
曹丕问江对岸到底有多少人?
曹真说,隔着江来看的话,一个人都没看到,也没有看到旌旗营寨。
曹丕说,这肯定是诡计。我要亲自去查看虚实。
曹丕的龙舟驶到大江中间,还是看不到江对岸的人,就问刘晔、蒋济,能渡江吗?
刘晔说,我们大兵来到,他们不可能不做准备,陛下千万不要冒险,我们先等三五天看看。
当晚,曹丕等人就住在江中的龙舟上,遥望江南,还是看不到半点儿火光。
第二天,天蒙蒙亮,好几拨探子报告说,江南一带全部连成一片,城楼上全部都是拿着武器的士兵,旌旗招展的。
曹丕大吃一惊,怎么可能一夜之间调来这么多兵马。
原来是徐盛故意安排用稻草人假扮的。
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曹真赶紧让文聘撑着小船来救驾。
探马还报告说,赵云带兵从阳平关直取长安去了。
曹丕吓得浑身哆嗦,命令撤退。
说时迟那时快,孙韶带兵杀到。
魏兵心思都在撤退上,几乎没有反抗,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丕坐着船沿着淮河行驶,忽然淮河两岸芦苇,全部火势冲天,龙舟没办法过去。
曹丕慌忙上马。
岸上丁奉杀了过来。
张辽拍马迎战,被丁奉一箭射在腰间,徐晃救下张辽,一起保护着曹丕继续撤退。
孙韶、丁奉带兵追赶,抢夺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
魏兵大败。
徐盛大获全胜,吴王重重赏赐。
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越来越重,不久就去世了。
张辽作为三国里面举世闻名的大将,应该受到尊重和评价。
可以说,首先,张辽无论到哪里,不管是跟谁干,都会被赏识和重用。张辽最早是吕布手下的头号大将。吕布对张辽十分器重,经常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吕布是天下第一高手,能够获得吕布的认可,说明张辽十分会来事,也有一定的武功修为。张辽和高顺是吕布的左膀右臂,而张辽的武功修为尚在高顺之上。张辽曾经大战夏侯惇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而高顺大战夏侯惇四十回合,败下阵来。张辽后期投降曹操。张辽在曹操阵营更是干得风生水起,成为一代名将,载入史册。曹操手下的大将,也只有张辽一人入选武庙七十二将。由此可见张辽的军事才能和武功修为都属于一流高手。
其次,张辽不但被自己的主公赏识,还颇受别人的赏识。张辽被曹操擒拿的时候,不肯投降。曹操大怒之下,欲杀张辽。刘备和关羽都异口同声为张辽求情。曹操拔剑要砍张辽,刘备就挽住曹操的胳膊,不让曹操下手。关羽甚至给曹操下跪,为张辽求情。
第三、张辽很有领导能力,善于团结大家,把战斗力超常发挥出来。孙权带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当时是张辽为主,李典、乐进为辅,镇守合肥。李典和乐进因为资历比张辽深而屈居张辽之下,他们就对张辽不是很服气。大敌当前,张辽丝毫没有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得失,对李典和乐进慷慨陈词,进行战前动员。李典、乐进二将被张辽的精神感动,表示愿意冒险出战。张辽这一战,威震逍遥津,杀得东吴人仰马翻,差点生擒了孙权;东吴大将吕蒙和甘宁被打得狼狈不堪,凌统和周泰身负多处重伤;东吴的小儿夜间听说张辽的名字,就不敢大声啼哭。
第四、张辽善解人意,很善于做好敌对双方的谈判工作。曹操欲收降关羽,张辽就充当中间人。关羽当时感到左右为难:投降吧,难免留下贪生怕死的污名;不投降吧,二位嫂子难以保全。在这种情况下,张辽找到了说服关羽的突破口,那就是:以“义气”来打动关羽。他让关羽懂得了活下来才是讲义气,可以留着有用之身,以协助刘备干大事,而不是盲目去死。张辽巧舌如簧,竟然硬是把投降说成了是义气;不投降说成了是有罪,使得关羽心安理得地投降了曹操。曹操也因为获得了关羽的帮助,顺利取得了白马之战和延津渡之战的大胜。
第五、危难时刻,张辽声情并茂,以真情告白打动人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华容道,关羽伏击曹操。曹操出来向关羽求情。关羽犹犹豫豫,难下决心。这个时候,张辽来到关羽面前。他只说了两个字:“云——长!”由于张辽的声音哽咽,又泪眼婆娑,声情并茂,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恻隐之心。关羽立即大手一挥,放了曹操等人。
第六、张辽的投降艺术炉火纯青。张辽投降曹操搞了一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先是宁死不屈,假装坚决不投降。等吕布被押上台来的时候,他就破口大骂吕布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匹夫,让人对他的视死如归和忠贞不二肃然起敬。其实他大骂吕布,就是表示跟吕布彻底切割关系了。表示他十分鄙视吕布,也就是绝对不在留恋旧主了。不留恋旧主,意味着什么?不就是要寻找新主吗?曹操是大明白人,自然就心领神会。为了做足戏,曹操就拔出剑,假装要杀张辽,搞得就跟真的一样。刘备和关羽也赶紧配合着演下去,把张辽的投降搞得轰轰烈烈而又标新立异。
张辽能够让关羽为他下跪,让刘备为他动容;他还能斡旋于曹操和关羽之间,先救关羽,后救曹操;他还能使得政敌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同德上阵杀敌,取得辉煌战绩。
可以说,张辽是三国里面情商最高,综合评价最好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