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内,顾一承带领着众人不断推进项目进度。
目前,创业团队完成了数据库设计、文件储存和管理、用户身份验证和安全性、搜索功能、音频自动匹配功能等一系列“小鱼音乐”所需完成的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V1.0.0版本的“小鱼音乐”基本成型,剩下的工作就是对软件进行测试,修复bug,优化性能和用户体验,确保在不同的设备和操作系统上都能正常运行。
顾一承将小鱼音乐软件安装在自己手机上,试着操作了一下,整个界面的切换都很流畅,UI界面的设计也很美观简洁。
顾一承体验完之后觉得很是满意。
不得不说,大家这段时间进步很大,现如今工作能力一点也不比大厂的程序员差。
而且相较于大厂的程序员,顾一承的团队更加具有默契,在某个点上的认知基本大差不差,基本上能够做到1+1大于2的程度。
这也就使得团队的效率大大提升。
毕竟作为德正大学,国家A+级学科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会太差。
“操作简单、画面简洁、界面切换响应速度很快,软件的总体体验效果还算不错,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
听到顾一承都对软件感到满意,大家内心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也算是结出了成功的果实,至于果实甜不甜,那得等到软件发布之后才知道。
顾一承还点开了创作界面,试着自己即兴创作一小段旋律,然后根据软件提供的AI智能乐器编曲元素进行类似排列组合的操作,一首demo很快就制作了出来。
所谓的创作界面也很简单,用户自己可以先在一开始的界面确定自己歌曲的类型,流行、摇滚、民谣、嘻哈等等。
然后再确定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抒情还是奔放、是伤感还是欢快。
最后根据选择,软件会提供多种和弦进行,用户可以选择试听,然后确定自己喜欢的和弦进行。
确定好和弦进行之后,剩下的就到了用户自由发挥的环节,用户可以根据和弦自己哼唱旋律,然后将灵感记录在创作界面。
最后一步便到了编曲环节,软件会根据用户选择的伴奏乐器,AI自动匹配出多种伴奏织体,用户也可以试听,然后选择自己心仪的伴奏织体。
当所有的乐器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确定好之后,用户可以自己填词录唱。
人声、歌词、伴奏都整合完毕,整个的demo也就制作完成。
用户到了这一步便可以将作品发布。
顾一承将自己即兴制作的demo播放给众人听,大家听了之后无不瞠目结舌。
宋菲雅一脸震惊,“不是吧一承,你这随手五分钟即兴制作的作品都这么好听吗?”
曹谦一脸无奈,“我也试着用了一下啊!为什么我做出来的作品感觉屎一样?而你却能玩得这么溜?”
顾一承解释道:“因为我对于其中的原理都很了解,所以操作起来知道每一步该干什么。”
曹谦不依不饶,“可是原理我也都了解啊!这个软件我还参与开发了呢!”
梁瑜在一旁捂嘴偷笑,插了一句:“曹谦,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音乐天赋不同?”
郭阳也在一旁补刀:“还不懂吗?你不是我们软件的受众,你没那个能力,你不是玩音乐的料。”
曹谦:......
“我谢谢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