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几方势力争夺之下,可能真正能掌控在我们手里的城池就没有几座了。”
徐忠稽沉思一下说道。
“形势是这么个形势,那我们该当如何?”李不凡问道。
不知不觉中,李不凡竟然把徐忠稽当做了自己人,而徐忠稽也设身处地地以“我们”的角度开始考虑问题了。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既然那么多人盯着,一个人吃不下,那倒不如拿出一部分城池来做交换,把真正能控制的城池掌握在手中,徐徐而图之。”徐忠稽建议道。
“可有良策?”
“上将军竟然有开万世太平之雄心,就应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牢固,楼才能建的更高。”
“而当下,上将军身边,除了冲锋陷阵的猛将,却鲜少有能统十万军之良将,更是缺乏主政一方之良臣。”
“上将军虽可事事躬亲,但长此以往,必是有害而无利也。因此,在下以为,上将军可借此机会,广纳贤才,文治武功,方为上上之策也。”
“广纳贤才,甚好甚好,可一时半会之间,又如何才能招纳到这么多贤才?”
“武人好斗,文人好名,上将军只需于广德城中设下文武擂台,打出响亮一点的口号,再设下重奖,相信各路有志之士,都会蜂拥而至,到时能不能留下,就看上将军的能耐了。”
“这只能吸引到一些爱慕虚荣又有一些能耐之人的参与吧,但一些真正有大才者,恐怕不会轻易露面?”李不凡一脸疑惑地道。
“这又有何难,既然是打擂台,那就看上将军要如何操作了,比如武比,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还不是上将军说了算。”
“个人赛突出技战水平,团体赛讲究团结、阵法队列,需要一个令人服众的领导者,方有可能取胜,这样一来,谁会排兵布阵,谁有领导之能,一看便知。”
“至于文试,则更简单了,文人好诗词歌赋、吟诗作对,就看上将军要如何择才了。”徐忠稽认真地分析说道。
“嗯,不错!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李不凡夸赞道。
“不过竟然要选出大才者,我认为武斗方面,除了个人竞赛、团体赛之外,更应该增加文试的内容,但要比那些书生的浅显一点。”李不凡说道。
“如第一场文试就是写自己的名字,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肯定是斗大个字不识一个的猛夫,只能冲锋陷阵,不能统领一军。”
“第二场文试则是算术题,毕竟行军打仗,物资粮草十分重要,如果连这都计算不清楚,那谈何领兵出征。”
“第三场文试则是要考究思维逻辑能力的问题了,比如鸡兔同笼、过河问题等。不知忠稽以为如何?”
徐忠稽被问的一头雾水,哪里知道什么鸡兔同笼、过河问题。
这个过河问题到还好理解,不就是过河么,谁还没过过河似的,搞得神秘兮兮的,看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