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的漫长岁月里,赵南星心情愉悦,生活闲适,文思如泉涌。所有的诗文,都表达出他走出官场、重归田园后满心欢喜的情趣。
刚回乡那会儿,南星只怕二位夫人过惯了都市生活,长期住在老家不习惯,但过了一阵,他发现二位夫人如此喜欢乡村生活,心里感到安慰。这时清衡已到外村上了乡学,清垣也有十几岁了,学习成绩日见长进,一家人和和睦睦,整天欢声笑语不断。
从那时起,赵南星就萌生了永远告别仕途,长期隐居下去,过着幽静闲适的散淡生活的想法。人生也就是这么回事,几十年一晃而过。即使一直住到老死故乡,岂不也是一种别有情趣的人生?
不久,赵南星的爷爷和父亲先后辞世。南星按乡间的习惯,埋藏了祖父和父亲,正式担当起一家之主的重任来。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父亲在世期间,他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当甩手掌柜。现在不同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都需要他来筹划、张罗。真把他忙得不办乐乎。
由于家中人口减少,为了紧缩开支、维持生计,南星忍痛辞退了忠心耿耿为赵家服务的三个佣人。临走时,每人多给了一些银两,这些人洒泪辞谢而去。只剩下一个老管家和金妈。南星把家中的一应事务交给老管家和夫人冯氏管理,只是遇到大事才来问他。
这样一来,他又恢复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日常的主要事务就是为学生授课、出外讲学和着述。由于他苦心哺育,他的三名弟子——魏广微、李标、高镜源在万历2 8年先后中举。南星劝他们到京城国子监深造,他们执意不肯。他们坚信,跟着博学多才的老师学下去,日后必成大器。既然弟子们不肯离去,南星无奈,只好继续教下去。
此时此刻,仕途宦海、皇城宫阙,在南星的意识里日渐淡漠而遥远。
明神宗朱翊钧本是个贪财成癖的皇帝。自首辅张居正去世之后,他的贪婪之心便开始膨胀起来。
被神宗迷得如痴如醉的郑贵妃,由于朱常洵的日渐长大,在万历皇帝心目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再加上她已摆脱了儿子的搅扰,更显得婷婷玉立,不但成熟,而且愈发充满女人的魅力。
万历皇帝对她简直是言听计从,宠爱有增无已。凡是郑贵妃要求置办的金银珠宝,万历必亲自布置,限期交纳。从那时起,郑贵妃无休无止的索取,张鲸、张诚二太监的怂恿,终于唤醒了久被压抑的贪欲,万历和皇室一班人的生活日益糜烂起来,追求财货之心恶性发展。首先,开始了对土地占有的追逐。
在明永乐年问,皇室只在京郊宛平县拥有皇庄,且数额不大。正德年间,皇庄已增至3 0多处,这还但仅限于北方。从万历初年开始,皇庄开始向南方扩展,数额急剧增加,远近闻名,简直是星罗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