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汝训,通政使魏允贞,大理寺少卿曾乾亨,礼部郎中于孔兼,员外郎陈泰来,主事顾允成、张纳陛、贾岩,国子监助教薛敷教纷纷上疏,为孙珑、赵南星辩解、求情。
此时,以王锡爵为首的奸邪官吏显然占了上风。他们得意忘形,摇唇鼓舌,四处散布流言。
说孙珑身为吏部尚书,却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分明是想钻进内阁,抢班篡权;说赵南星深夜同京城名妓在一块鬼混,分明是道德败坏,流氓成性,根本不配在吏部任职。就连老成持重的李世达也受到了攻击。
一时间,人妖颠倒,奸邪官吏甚嚣尘上。与此同时,正直官吏们也在呐喊、呼号。正直官吏们的反驳与抗议,如火上浇油,更触发了皇上和内阁官员们的怒火。王锡爵马上拟旨,将于孔兼、薛敷教、顾允成赶出京城,降一级贬为地方官。
看到众官吏为国事着想,上疏言事,竟落了如此下场,礼部员外郎陈泰来气愤填膺。决心将官职甚至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又写了一篇痛快淋漓的疏文呈上。
他在疏中写道:“余进士及第1 7年来,曾4次参与京察。自高拱、张居正为相以来,衙署中当权官吏,尚书中只有张瀚、严清,选郎中只有孙珑、陈有年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余均为唯唯喏喏、没有担当之人。
“从杨巍、刘希孟到谢廷荣莫不如此。今又有奸邪之人,借陛下过失炫惑圣上,亦是昔日奸臣故伎重演。迁延下去,必以权力谄媚内阁大臣才算不专权,必培植党羽附内阁大臣才算不结党。
“长此以往,谬种流传,则后患无穷。呜呼,内阁欺皇上懦弱,必然会得寸进尺,以售其奸。如此,则国家危矣,百姓危矣,此肺腑之言也,请皇上三思。”
神宗看到这篇疏文,拍案大怒,骂道:“区区小吏,妄议朝政,理当问罪!姑念其资深阅厚,降职三级!”
接着,他索性在内阁首辅王锡爵写的建议中,将赵南星、虞淳熙、杨于廷、袁黄等人尽行罢免的请示上批道:“照准。”
在这场吏部与内阁的激烈斗争中,刚开始,左都御史李世达并没参与。他虽然是正直官吏,但他久居宦海,目睹了许许多多激烈争斗,懂得了官场斗争的残酷无情。他不愿意过早抛头露面,怕惹恼皇上祸及自身。
当他看到皇上一味袒护内阁官员,将大棒一次又一次挥向无助的正派官员时,他的良心告诉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了。坐以待毙,将后患无穷!
于是,李世达那富有正义感的秉性又激动起来。他不能再保持沉默。再沉默下去,不但遭人非议,更重要的是将受到良心上的谴责!
他料到如果再上疏言事,皇上不会理睬。只得冒着危险,进宫面见皇上,陈述利害,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谁知,皇上早形成了固定思维,没听他说几句,便将他训斥一通后拂袖而去。李世达见皇上如此任性自恃,忠奸不分,刚愎自用,心中十分失望。当天回到家便病倒在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