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在职之时,永远对改革朝政怀有坚定的信念,对改革充满信心。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执政,都怀有满腔热情。这次做官,尽管经历了不同岗位,他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其后,因政绩卓着,被擢升为尚宝丞,后调任大理寺丞。
隆庆年间,朱载垕上台执政。此时的海瑞春风得意,为官生涯达到了巅峰。隆庆3年,海瑞任两京(北京、南京)左、右通政后,被委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可谓官职显赫,威风八面。
此后,高拱掌管吏部。高拱是个思想守旧、固步自封的官吏。他主管吏部期间,一旦看到、听到哪个官员搞改革试验,心中立马恼火,必欲将对方降职、撤职,甚至下狱。所以,他手下的官吏,改革家张居正上任之后,就一直联合朝中官吏反对高拱。隆庆皇上驾崩之后,他联合大太监冯保和李太后一起,将高拱一举扳倒——前文已经讲到此事,不再赘述。
高拱在任时,把海瑞看成了眼中钉。
高拱素来对海瑞不满,一再贬降他的职务,最后只让他担任“督粮储”的低级职务。再后来,高拱索性将督粮储划分其他部门,海瑞的“督粮储”职务便被一风吹掉,成了闲人。
在仕途极其尴尬情况下,海瑞只好称病,抛弃官职返回海南琼山县老家。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期间,虽经各地官吏举荐,因他的嫉恶如仇,遇事拍案而起的“峭直”性格,张居正也不喜欢他,仍不被任用。
听说这次被起用,多赖吏部尚书陈有年和署员赵南星一力支持,他决心以残老之躯报效国家。谁知,事业刚开了个头,却又遭奸佞之徒弹劾,真他娘的晦气!
此刻,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难道自己真像奸邪官员舒化所说的“迂滞不达政体”,不适合在政界任职吗?
海瑞痛苦地追忆、回溯着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悲痛万分。他弄不明白,皇上和那些权贵们口口声声为国分忧、为黎民造福,可在背后却在干着坑国害民、鱼肉百姓的卑鄙勾当。
官员们大都是明哲保身,背后对歪风邪气恨得咬牙切齿,面对皇上,面对朝廷内阁,却都是噤若寒蝉,成了没嘴的葫芦——一言不发。这些人身居高位,哼哼哈哈地不为百姓办一点好事,却是飞黄腾达,加官晋爵。而像自己这样对皇上、朝廷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官员,却屡屡受挫,蒙受不白之冤。这究竟是为什么,世上到底有没有说理的地方?
海瑞狠狠地抓着自己花白的头发问着自己。“唉——”他长长地慨叹着。自己这一生苦熬苦挣,把一颗心都捧给了皇上,捧给了国家,为什么却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到底是皇上昏庸、朝政混乱不堪,还是自己压根就不适合当官?
此时此刻,海瑞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