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仔细调阅了前10名考生的文章,果然不同凡响。尤其是高攀龙、薛敷教、冯上知等人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思路清晰,对策得当,就连那书法也让人赏心悦目。他心中暗自欣喜。
经反复比较,却发现一名考生写作手法虽然纯熟,结构也比较严谨,过渡和照应方面也无可挑剔。但是,这名考生对治国安邦的对策因循守旧,没有新意,落入一般化的窠臼。这样,从全面考虑,这篇文章的价值就打了折扣。赵南星将此考生的考卷取出来,命人排作第30名。
钱文才等人对此提出异议。
赵南星说:“我们的科举考试,是为国选拔治国安邦的优秀人才,不是选拔老学究。这名考生虽然会作文章,但对策通篇因循守旧,缺乏新意。虽然这种人也算人才,但我主张将这样的人往后排一排。相反,将那些文法不一定如此纯熟,但提出的对策富有新意,对治国安邦有用的人选拔进来,不正是皇上和朝廷交给咱们的神圣职责吗?”
钱文才等人听了,都默默地点头称是。
在重搜“落水卷”(古人称落榜考生的试卷为“落水卷”)的浩繁工程中,众人发现的7份试卷引起了南星的注意。
他反复阅读,发现欧阳东风和刘文卿两名考生的文章虽不十分合乎“八股文”那刻板的程序,但在对策部分所提出的治国方略中,具有真知灼见,针对性很强,远比那些作文技巧虽娴熟,但没有实际价值的“学究”文章更有启迪和警醒作用。
南星看后,连声叫好,将二人的考卷调出来,让全体判卷人员传阅,博得了赞同之后,把欧阳东风和刘文卿破格录取为第18名和第21名。
江南主考之行令南星感到十分满意。那段时间,他煞费苦心、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组织考务之中,随行人员也严防死守,没有没出现任何作弊事件。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慧眼珠,发现了高攀龙、薛敷教、冯上知、欧阳东风、刘文卿等出色人才,真是天助我也!
事业的成就使南星心生翅翮,在尚书陈有年的充分信任之下,他翱翔的空间无限广阔。他看到,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时期不远了!士为知己者死。只要上司给他以应有的信任和理解,他一定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为上司、为朝廷、为江山社稷做出不懈的努力!为了事业和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就是披肝沥胆、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夜气渐渐凉下来。苏州城的万家灯火渐次熄灭,万籁俱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奔腾的思绪野马似的,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南星又翻开了《史记》。然而,司马迁老人对历代兴衰的洞察入微,对奸佞小人“曲笔”鞭辟入里的高超刻画,让他崇尚万分。然而,随着夜气的扩散,他的头脑冷静下来。特别是他的头脑里一出现梁梦寰那皮笑肉不笑的奸相,他的心里便蒙上了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