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生存录

第69章 贾家的走向

“嗯,我的直觉是这样想的,而且还可能是我们共同的老熟人下手。”朱然幽幽地说。

“啊!”海儒想到贾雨村。

朱然又说:“他是一把好用的刀。”海儒更加确定是他。

“你临走前见过他?”海儒问。

朱然没有直接回答。“京城兵乱王子腾是有责任的,兵乱之前离开京城,恰恰证明他心虚,以及心有怨怼,想看朝廷没了他会闹笑话,我有个恶意说揣测,皇上将计就计,纵容老兵抢点百姓东西,平息老兵怨气,然后出兵平乱,顺便名正言顺对一些老勋贵追责,这些举措都会得到朝廷一致支持。”

海儒惊叹他连这些都能推理,想来有高人指点过。

“贾家已将兵权全部上交的,还会以什么理由受连累?”海儒小心翼翼地问。

“这个我不清楚,有可能站错队,也有可能是厚积薄发,多种原因累积迭加,积累到某个时刻,被人轻轻一推,大厦就倒。有些事情在不同时刻却有正反两面作用,比如权势炽热时,打死一个平民或做点小坏事,在皇家眼中是自污,小事一宗;当你全无权势,羽翼全被斩光后,这些又可能成为罪证。你说对不对?”朱然说。

“可有解救之策?”海儒急问。

“我们是旁观者清,里面的人有几个清醒的?像贾珍贾赦那种人做事肆无忌怛,毫无底线,只会为将来增加罪证。减损方法就是将女的快快嫁完,年轻男跑出去分门独户,剥离贾家,反正贾家也只剩下空壳和一个园子,园子的日常保养需要很多银子,贾府本有许多庄园,没有一个男丁会经营估计也不想经营,我猜想收入的钱大都乌进孝兄弟和赖大兄弟的腰包了。赖家都有钱买官当了,还建一个小型的大观园,没有一个人怀疑,你不觉得讽刺吗?腐朽至此,谁能救得了?”

看着海儒凝重的神色,又说:“我知道你担心林姑娘……时间还早着呢,大船要沉也得两三年。说句难听的话,宫里贾大姑娘或者老太君要有个万一,赶快逃离贾家就对了。”

“连贾贵妃你也不看好?”海儒问。

“我在皇宫见过她一面,她可能继承了王氏的性子,缺少点祖父遗风,如果薛家姑娘在那个位置可能会好点,虽说皇家重利无亲情,但不同的人处理,结果还是有差异的。至少能延迟一点时间。”朱然很委婉地表达。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
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
李响穿越汉末。成了没落世家的寒门子弟,开局就融合了冉闵大帝模板。本以为逐鹿天下指日可待,却没想到汉末是世家之天下。寒门崛起,难如登天。恰逢觉醒的是,旨在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超级家族!迎娶娇妻,扩充家族血脉便能获取奖励?收服名臣家将,扩充家族势力便能获取奖励?自此,李响为铸造属于自己的超级家族而努力着!水镜先生:“卧龙凤雏一人可安天下,但李响一人已乱天下,汉室危矣!”董卓:“李响这厮,欺人太甚,欺人太
愤怒的小疯子
金榜曝光历史,曹操刘备差点没命
金榜曝光历史,曹操刘备差点没命
三国+爽文+争霸+系统+杀伐果断+老六想了解历史的,了解真实三国世界的,请自行穿越,这是小说不是史书。张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了汉末军阀之一的上党太守张杨!什么鬼?十八路诸侯中最弱的一位!还憋屈的被自己手下砍死?激活超级金榜系统,开始打造猛将榜,排榜质量越高奖励越丰厚!猛将榜第三十位,忠勇猛将之曹洪:天下可无洪,却不可无公。令人敬佩!麴义:我是反骨仔?夏侯惇拔矢啖睛: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太史慈:
敏而好雪
曹操:刘恒远之谋,当世无双
曹操:刘恒远之谋,当世无双
重生三国,开局成为童渊大弟子,从小练剑不练枪。恰逢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刘铮带着师弟赵云主动投奔曹操。自此,曹操帐下多了两名奇人。武将赵云,纵横沙场,战无不胜。谋士刘铮,算无遗漏,攻无不克。官渡大破袁绍,阵斩乌桓踏顿,屠辽东。赤壁之战攻破江东,吓得孙权十年不敢起兵戈。刘铮一剑不出,却皆是贱招奇谋。数年后,天下一统。有人问刘铮:“先生剑不离身,为何至今一剑不出啊?”刘铮:“我一生磨剑三十载,拔剑只需一
杀狼
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
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
看着电视里面的悲喜人生,我们的喜怒哀乐可能也被其他时空的观众收看。陈玉有幸成为了一名“万朝交流系统管理员”,每天和来自不同时空的大佬快乐说史、谈天说地、指点江山,大佬们看着别人的现场直播,也被别人看着。在这里大佬们的思维激烈碰撞,以“说人话,干人事”为主题,诞生了“不是马不是鹿是马鹿”、“曹某人经常喜欢添副碗筷”、“阿胜找上了阿广”、“方天画戟,请你吃席”、“大聪明”、“某位大佬用死蛇做腰带”等诸
成玉
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
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
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七年后全身浮肿而崩,给后人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然而,朱由校在死后经历过四世三生的历练,又奇妙的重生到了自己登基前的日子。这时的朱由校,已经不再是那个聪明、懦弱但更多的是荒唐的朱由校了。他已经变的果断、钢韧、铁血。他举起了手里的钢刀,要斗天、斗疫,要斩建奴、诛东林。至于杀妻灭子的仇恨,即便是不要了这江山社稷,他也要首先灭了那仇人。要么成为一代雄主,要么就让着日月山河随着大明
堂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