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第592章 失败乃成功他妈

结果,杀神卫进入安息国没多久,就匆匆跑了出来,仿佛后面有什么洪荒猛兽。

却是杀神卫在路上碰到了须卜当专门留下来报信的人,获得了一个消息。

安息西边的边境处,以及更西边的罗马,正在爆发瘟疫。

而且时间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之久,据说期间死亡人数超过了千万。

须卜当不敢再向西跑了,只能赌一把,用这个消息表达诚意,希望杀神卫能手下留情。

当然,须卜当还委婉的表示,等瘟疫过去,他们愿意接着当先锋。

杀神卫信了,不信也不行,这么大的事情,可经不起查探。

况且须卜当的诚意还是挺足的,要是狠一点,完全可以把杀神卫带进疫区,或者派一批敢死队,专门进疫区溜达一圈,然后出来对杀神卫发起攻击。

真要这样,那他么谁来了都得跪。

所以,稳妥起见,杀神卫果断开溜。

别说继续西进了,安息他们都不准备待下去了。

鬼知道这里有多少人染了瘟疫,这玩意儿可是杀人不见血的,什么时候中招你都不知道。

一路退出安息国,杀神卫在山里又待了半个月,确定没什么异常后,才将消息传递给贵霜国主和康居国主,让他们即刻起封锁边境,严查西边来人,免得被暗算了。

做完这一切,杀神卫准备返回西域了,这一趟出来他们赚的已经够多了,也给后面的人留点汤喝。

……

于阗国,西城。

刘晋闭关已近一年,压缩神可比压缩气的难度大多了,整的刘晋每天不是在崩溃,就是在崩溃的路上。

修炼嘛,最重要的还是得状态好。

这和码字搞创作是一样的。

你码字的时候状态好,心情舒畅,实力就能得到百分百的发挥,码字速度就会飙升。

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新更快,质量更高。

但你要是心情不咋地,状态很差劲,那写出来的东西就叫一个垃圾了。

本身有一百的实力,可能就只发挥出了三成。

刘晋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修炼之前,尽量让自己的身心状态保持在最佳。

失败后也不要气馁,拉上精绝女王探讨下人生理想,几个时辰后又是一条好汉。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他妈。

只要交流的次数够多,总会让失败孕育出成功的。

所以,刘晋悟了。

一鼓作气将所有的神压缩到极点,然后,稳定住了,并且还化无形为有形,化无相为有相。

但化什么好呢,一颗球也太没逼格了。

于是,刘晋想捏个小人出来。

结果捏了半天,捏了个雪人,还挺萌的。

刘晋放弃了,这玩意儿一点也不威风,还有种裸奔的感觉。

既然如此,那就换一个捏。

比如说,龙。

当初在幻境里跟青龙一战,龙全身的细节他了如指掌。

说干就干,刘晋津津有味捏起了龙。

随着龙的大体形状出现,整个于阗国上空,风起云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