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博从北平府的疫病,说到芦苇荡,又从芦苇荡讲到野山坡,经过了老林,遇见过鬼打墙,捡了没见过的蘑菇,还描述了吃了毒蘑菇出现幻觉的那些人。
捣过兔窝,看过树轮,造过指南针,做过竹筏,遇到过送米送菜的热情百姓,也碰到过闭门不开的冷漠村民。
来到了落叶滩,竹管引水入了村,建了作坊,盖了宿舍,修了路,家家户户还都用上了白炭。
就连自己家也盖起了小二进院子。
李玉博开玩笑道,“幺妹说了,院子盖的大大的,屋子多多的,将来不仅咱们娶了媳妇,就连小元宝,玉召玉林娶了媳妇,也有地方住。”
李玉安看着已经睡熟了的小妹,心里无限安慰,把她抱进卧房,掖好了被角。
哥俩坐在一起,回忆起了往事。
“前几年,咱爹供咱俩读书都有些吃力,那时咱们每天都吃粗粮,还吃不饱。”
李玉博笑道,“可不是,我记得那时候我的毛笔都秃噜毛了,也没银子买,你还借同窗的宣纸用呢。”
李玉安也弯起了嘴角。
“后来,万万没想到,咱们的小妹改善了这个家,不仅有大鱼大肉吃,还有细棉衣裳穿。”
“是呀!再也不用抠抠索索的舍不得花银子,也不怕同窗笑话了,幺妹还会做他们没吃过的美食,我还记得,朱大鹏天天跟在咱们屁股后面要卤肉吃呢。”
李玉博边说边哈哈的大笑出声。
李玉安突然又沉下脸色。
“咱们小妹发挥了异于常人的聪明,做些美食也就算了,还造什么指南针,做什么竹筏,她哪里见过这些,尤其是还烧制出白炭,这哪像是一个十二岁小女孩该有的样子?”
李玉博也严肃起来,“是呀二哥,有时候我也觉得小妹不像是咱们这里的人,她不是整天炫耀她是天上掉下来的小仙女嘛,我差一点就信了。”
“这话可不能乱说,小妹是咱们亲眼看着长大的,不管她聪明也好,愚钝也罢,咱们都要好好护着她。”
“我晓得二哥。”李玉博扯了扯嘴角,换了话题。
“二哥,我想重新回到书院读书,这德州可有好的书院?”
“去云都吧,云都书院也是东北境最好的书院,比咱长兴府的信阳书院一点也不差。”
“那我明天去看看,再读两年,不知道我能不能有些长进,如果再考不上,我就不读了,和幺妹一起做生意。”
“对了二哥,咱爹让我问问你,玉召和玉林明年也到了启蒙年龄,看你能不能给他们也找个学堂。”
“这事包在我身上,明年把他俩接过来上学。”
俩人正说着,跑来一个小衙役喊道,“大人,衙内有事了。”
李玉安急匆匆的走了出去,剩下李玉博一个人对着炭盆发呆。
大哥去参了军,说不定还能混个将军当当,二哥也成了百姓的父母官,小妹更不用提,她是家里最聪明的一个。
只有他碌碌无为,文不成武不就,他发誓明年一定好好读书,成为李家有用的人。
李玉兰一觉睡到了半下午,出了房门,院子里静悄悄的,二哥,三哥都不在,连青樱郡主也不见了踪影。
崔婶和红杏也不知哪里去了,只有小豆子拿着风车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豆子,你来。”
小豆子看了她一阵儿,犹豫了一会儿,才慢慢的走过来。
“你娘和你姐呢?”
“我娘和我姐买菜去了,她们说一会儿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