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兰看到老村长和老太爷寒暄的差不多了,就悄悄的在三哥耳朵边说了几句话。
老太爷和齐静正要告辞,李玉博就提着酥鱼和月饼进了门。
李玉兰上前接住,递到小厮手里,看着齐静说道,“家里没什么稀罕物给你带去,做了些酥鱼和月饼,还勉强入的了口,给你们带回去尝尝鲜。”
齐静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道,“可是聚仙楼的酥鱼?”
李玉兰笑着点点头。
齐静紧紧的拉着李玉兰的小手,一脸的激动。
“太好了,祖父,祖母,最喜欢吃聚仙楼的酥鱼,没想到你家里也有。”
李玉兰心里隐隐得意,“这酥鱼就是咱家做的,以后去镇上了,再给你送几条。”
齐静眉开眼笑,兴奋的说道,“玉兰姐姐,你可要说话算话啊。”
“当然算话,就算我不去,你也可以来我家。”
送走齐家祖孙,她打开了齐家带来的礼物。
两匹上好的绸缎,还有庆丰斋最有名的如意糕和枣泥酥。
打开旁边的首饰盒子,大家都惊呆了。
里面有六朵漂亮的绒花,两个赤金镯子,还有一金一银,两支做工特别精致的簪子。
老村长看到这些太贵重了,就要送回去。
李玉兰摇了摇头道,“爹,咱收下吧,人家也是一片心意,送回去倒显得咱们不近人情了。
大不了,我再做些好吃的送过去。”
老村长无奈的点了点头。
李玉兰把首饰盒子抱到文氏面前,笑嘻嘻的说道,“嫂嫂,你先挑。”
文氏连忙摇头,“不,不,这都是给你的,嫂嫂不要。”
李玉兰不依,就要大嫂挑一样。
老村长也笑道,“挑一样吧,也是幺妹的一番心意。”
文氏看了大家一眼,只好小心翼翼的挑了一支银簪子。
簪子上的蝴蝶,栩栩如生。文氏心想,一定值不少银子。
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到了秋收。
今天最后一次往聚仙楼送鱼。
晚上算好账,李玉兰又得了四十多两银子,她数了数自己的小金库,已经存了八十多两。
一晚上抱着她的钱匣子,睡觉的时候脸上也是满满的笑意。
第二天一早,老村长和三个小子,拿着镰刀来到地里,开始收割麦子。
李玉兰也加入秋收小队,把割下的麦子,一堆堆的抱到板车上。
整个秋收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把麦籽装进麻袋里。
老村长估算了一下,十二亩地,一共收了三千七百斤麦籽,平均每亩地打了三百一十斤粮食。
比去年每亩地足足多了五十斤,这可高兴坏了百姓们,都嚷嚷道,今年是个好收成啊。
李玉兰心想,三百来斤还是好收成,在现代的时候一亩地可是能打一千多斤粮食呢。
可惜再好的收成,百姓们也舍不得留下当吃食,交了粮税,留了种子,最多留一些,过年吃,其余的都卖了,换成粗粮。
这些天收庄稼,大家都特,别累,吃完早饭,李玉兰和老村长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唠嗑。
远远的就看到,一对夫妻,领这两个小姑娘朝他们这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