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现在的冀州,粮食的价格已经翻了五倍还要多,食盐更是翻了十倍,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分别涨了几倍到十几倍不止。
冀州牧袁绍倒是仁义,让人动员世家大族往外放粮,但是世家大族并不愿意听话配合。
迫不得已之下,袁绍连续杀了三个小一点的世家大族家主,这才引动其他的世家大族放粮。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世家大族们也是阳奉阴违,拿出的粮食并不多,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如同杯水车薪。
最后逼得袁绍开了官仓,把储备粮都放了出来,这才将粮食的价格稳住。
不过其他物资的价格,依然还是居高不下。
不过据情报系统调查分析,单单就仅仅只是这几个月时间的捣乱,就抵掉袁绍在冀州这几年的努力。
老百姓已经对袁绍政府表示出了失望,很多人有了往南面逃难的想法。
刘星待众人消化了这个消息后说道:
“告诉他们,派人到处散布消息,就说兖州大量接收百姓,只要人到了兖州,按人头分土地。
官府还给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口粮,和生活必需品。”
众人一齐点头,此乃釜底抽薪之计,虽然不能立竿见影起作用,却是在暗中掀起波澜,其中威力越往后则越大。
……………………
兖州地处黄河流域,在东汉早期,曾经是亚洲地区~不~应该是整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而此时的南方长江流域,还基本上没怎么开发,人口更是不多。
兖州下辖八个郡国,皆为人口大郡,包括:陈留郡(此时还在曹操手中),东郡,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济北王国,任城王国,东平王国。
在古时候,人口多也就意味着税收多,兵源也多。
山阳郡,意为泰山以南,郡治在昌邑县,这里也是刘星定下来的兖州州治所在。
昌邑自古就繁荣昌盛。
她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北依大野泽,西临雷夏泽,这两个“泽”都是大湖。
境内还有济水、菏水,也都是大河。
湖河纵横,水运发达。
昌邑地区还盛产五谷,如果不是这些年连年大乱,原本是富庶地区,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大都会,商业贸易发达,大汉朝各地的特产都齐聚此地。
昌邑还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最主要的,她也是一个冶炼制造中心,这正和刘星的心意。
所以,在刘星来到昌邑的第二天,就立即命令李峰在昌邑广招冶炼人才,建起金属冶炼厂,装备制造厂。
到了三月十五这一天,刘星一大早儿就轻装简从,只带着郭嘉、典韦和十来个卫兵,骑着马来到郊外。
他这算是微服私访,看看兖州的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顺便也看看昌邑的山川田野。
自从刘星十四岁开始走到台前,他有好久都没有自由自在地身临天地间了。
这也就是因为刘星是从后世穿越回来的成年人,每天都处在互联网的大量信息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