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这一小堆儿的礼钱里,居然有几个小银锭子,俞一海皱着眉头问。
俞二海扫了大哥一眼,嘴巴嗫嚅了几下,才回他的话,只是声音有些低。
“大姐给了五两,燕子也给了五两。”
“胡闹!老二,你咋收的礼?她俩日子过的啥样,你心里没个数儿?咱们哪能收这个重礼?”
大哥俞一海,气的对二弟拍了桌子。
是的,重礼。
在这个年头,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大的。一文钱就能买回个肉包子来。一两银就是一千文铜钱。
俞墨领到的廪生银米,也不过才一月四斗米,一两银。
他们兄弟辛苦一整年,都不见得能攒下二十两的银子来。这两妹子今儿就给送来了半年的积蓄,俞一海如何能不恼?
谁家的银钱是大风刮来的?
俞家孩子的两个姑姑,长的都不丑。所以比起村子里同龄的姑娘来说,她们嫁的也还算不错,但到底也都是普通的人家。
大姑俞玲的男人蒋松,是另外一个村子里的卖货郎。整日的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的,忙活个辛苦钱。
二姑俞燕嫁的倒是好上一些,是镇子上一户开吃食铺子的。
当初她跟着大哥去给弟弟送东西,被同样在书院念书的周长安,一眼相中了这清柔美丽的姑娘。
本来周掌柜夫妇,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娶个乡下村姑做儿媳妇的。可无奈自幼被娇宠坏了的独子,跟鬼迷了心窍一般,搁家里撒泼打滚的,哭着闹着非要娶。
到底是拗不过亲生儿子的以死相逼,夫妇俩这才捏着鼻子,硬是聘回了这个不向心的儿媳妇。
俞家兄弟几个,不是那种硬趴在家中姐妹身上吸血的人,心里都是有杆秤的。
这些年日子过的再窘迫,他们也从来没有,去姐儿俩的婆家门上打过秋风。再是嫡亲的兄弟姊妹,到底也是旁人家的人了,该讲究的规矩,就得讲究。
不是外道,就是生怕她们在夫家作难。
辛辛苦苦一整年的忙到头,攒下这么点儿血汗钱不容易。转头就被贴补回娘家去了,这搁谁家身上能受得了?
俞一海把十两银子捡出来放在一旁,看着弟弟们说。
“老二,老三。你俩明儿天一亮,就去玲子燕子家。把这银子悄悄的还给她们,别叫她们夫家人知晓了。还了银子就赶紧回家来,别搁那儿给她们带为难。”
俞三海听话的应着。
“知道了,大哥。”
俞二海没有说话。
“老二!”
俞一海加重了语气唤他。
俞二海看了看桌子上的银锭子,好几息之后,才看向他大哥,声音有些涩然。
“还有三个来月,就到秋天了。”
秋季的时候,乡试就要开始了。
他们当然攒下了供老四去府城赶考的银钱。他们心里也做好了,这回若是考不中的话,还继续供着他备战下一回的打算。
毕竟考举人跟考秀才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他们知道。否则老四以前的那先生,为啥到现在还是个秀才?千军万马的去挤那独木桥,这龙门又哪是那么好跳的?
他们这些当哥哥的,给不了老四啥助力。只能尽自己所能的,多备些银钱,哪怕就多一文呢?也能让他在饿的不行的时候,多买两个馒头填肚子不是?
而且俞老二心中,还藏着一个隐秘的期盼。
万一呢?万一他家幺弟这回要是考中了呢?那不是还得去京城赶考?
到时候山高路远穷家富路的,不得多多益善的备着些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