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四处飘散的灰尘特别容易渗入弹斗,造成卡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智的日本人专门研制出了一种配套的润滑油。把油壶安装在弹斗旁边,一边上子弹一边倒油。然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油和灰尘混合在一起直接把枪机给堵死了。
歪把子的枪管也是不可拆卸的。歪把子和普通步枪一样采用是整体式枪管。机枪连续射击肯定会产生枪管过热的问题,打个两三百发直接热坏不能打了。此枪唯一能实现散热功能的是枪管上又多又重的散热片。这些结构的存在,使得全枪重量达到了10.2千克。
同时期的捷克式轻机枪为9.66千克,并且口径更大,故障率更低。
最逆天的当属脚架高度。同时期的机枪两脚架一般不超过二十厘米,而歪把子脚架高度却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厘米。这会让持枪者暴露更多的部位。考虑到侵华日军的平均身高在1.55米到1.6米之间,也就是说使用者在抵肩据枪瞄准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暴露头部的问题了,连胸口都暴露出来了。机枪手挺着瞄准,副射手跪着装弹,伤亡率可想而知。
一米五的日本兵趴在地上操控拥有40厘米高脚架的机枪,跟仰天射击没啥区别。再加上供弹系统位于左侧,重心偏左(30发6.5毫米口径步枪弹,每发重量21克)。所以只能点射,如果扫射的话根本就校正不了弹道。因为弹道会一个劲地往左偏。
二、弹药通用
随着实战中暴露的缺陷越来越严重,歪把子在战争初期仅服役了两年就逐渐被九六式轻机枪取代了。
日军宁愿使用从中国缴获的捷克式,也不愿用自己的歪把子。
一流部队都拿起了九六式,而歪把子就只能分给三流部队撑撑场面了。
奇葩的设计背后是更奇葩更苛刻的要求。日本军部对此枪提出的要求是弹药通用,减少后勤压力。设计者南部麒次郎干脆把弹匣和弹链都给省了,参照哈奇开斯M1909机枪以及在欧洲被淘汰的一款竞标枪(名为佩里诺Model1908)的图纸,设计出了弹斗供弹的大正十一式。
日本三八大盖使用6.5毫米步枪弹。在战场上,每个士兵武装带左右两侧各挂着一个30发弹药盒,后面挂着一个60发大弹药盒,再加上枪里面装的5发,刚好是125发。后面的大弹药盒没有命令不能打开,因为它是用来供应机枪手的。
理论上来讲,歪把子机枪可以一边射击一边装子弹,火力持续性取决于副射手的手速。因为它不像捷克式那样采用封闭式弹匣,必须拔出来才能重新装弹。这种设计看似很高明,实则漏洞百出。歪把子封闭性差。
在实战中真敢这么做,枪口扬起的风沙分分钟可以让这把枪死机。
歪把子只有一个弹斗,还是不可拆卸的,一旦坏了,全枪就废了。
在副射手阵亡的情况下,捷克式轻机枪手可以单人操作,但歪把子由于上弹过程繁琐,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
抗战老兵对歪把子的评价是:
“这枪卡壳的时候救了我们许多同志。”
三、精准射击
这应该是歪把子唯一不算优点的优点,日本研制的枪械最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资源不足。
日本军部的思想就是:我的资源少,我的兵就得练成神射手,用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就像这把歪把子一样,它的射速不高,只有每分钟120发,为的就是实战中一发一发精准点射。歪把子的枪管重,瞄准基线长,精准度是有保障的。
固定好标尺然后锁死枪架,长点射都不会怎么飘。射程远,容错率还低。放在老兵手里就是一把神器。近可压制,远可对狙。
可是对于一挺轻机枪来说舍弃射速去追求精准度只能说本末倒置。
不过从去年九一八以后,小鬼子就发现了这些缺点,整在研究替代品,也就是九六式,在国内叫拐把子,等到36年以后就能缴获到这款还能用的轻机枪了。
同时这也是为啥从伪军缴获的7挺都是仿捷克而不是捷克式了,因为他们投降的时候,捷克式都被小鬼子征用了,他们领到了沈阳兵工厂仿造的仿捷克,不过也比歪把子好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