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头向外,玉兰盛放,透过枝丫空隙,去看被切分成了块状的天际,很巧,每个花瓣都正好吞吐着一道日光。
十中的花圃,有着荒山野地和破庙不具备的规则美,可她就是怀念那一年的生活。
这种没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真的没有生机,关豫说的对,不能再学数学,所以她打算去学天文,这也是她选择南市大学的原因。
那里合并了两所优秀大学的天文系,将来是天文学顶级人才的摇篮。
不过,她还是想听一下关豫的意见。
可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去向基本确定,她将仓库里,所有有关天文的杂志都搜罗了出来,原来都当成画报看的东西,现在成了宝贝。
十分后悔前世没开个书店,就她书房里存的那点子书够干什么的?
只能逛书店找有关天文学的书,却无奈少的可怜,最后还是梅蓝和陆大哥,托同学和朋友去南市大学图书馆帮她借了几本。
从此,她除了辅导郝笃修等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外,就开始了自学,有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学底子,学起来还挺轻松。
郝笃修这人的脑子挺够用,灵活,记忆力不错,逻辑思维能力也不错,很多知识一点就通,但毛病也不小:粗心。
好好的一道题,明明会做,却非得给你留点瑕疵或者落个小尾巴不可,最可恶的是,越简单的越出错,这是让麻苏月最头痛的一类学生。
思维和创造能力都不错,但若单就考试而言,他这种人还不如人家脑子稍差一点、但稳而细的学生沾光。
大约是性格使然,说没用,训也没用,只能刷题,眼下还没有那浩瀚如山的题库,麻苏月就自己出题。
哄小孩似的,唰唰唰十道题扔给他,就跑到了一边儿去,或看书、或看孩子、或者干脆跟着关伯父,去旁边的小操场上种地。
十五六亩的操场,被周围的住户东一块西一块的用杂物占了一大半,关伯父在中间位置垦了约莫有三亩。一亩种菜,两亩种粮。
每日勤勤谨谨,却无奈地力不够,粮种欠佳,去岁一季秋粮,才收了差不多五百斤玉米。
想想后世那玉米亩产三千斤的数字,麻苏月偷偷甩汗。
老爷子实在,借了个排车拉着,先送街道,街道上的人被有关部门告知过,知道他的身份,说大食堂都分了,现在各吃各家的,客客气气给退了回来。
就又让女婿陪他一起拉着送到了老部队食堂,人自然更不要。
两番下来,玉米过了明路,四百五十斤玉米面进了关家的厨房。
老爷子很开心,
大家都偷笑:原来您老不稀罕那丰厚的特供物资,却稀罕这四五百斤玉米面!
“丫头,今年咱种什么?”看麻苏月跑来,关伯父停住蹬铁锨的动作,颇像个老农似的,撩起搭在脖子里的毛巾抹了把脸。
“您今年不把这地当实验田了?”
“实验!每样作物都实验一遍!一样一样来!”老爷子搁下铁锨,接麻苏月递过去的水壶喝水。
“玉米和小麦都是风媒花,适合大面积种植,但这周围都是房屋,不太适合,而且这是沙地,又有板结,本身也不太适合玉米和小麦……
伯伯,咱们种红薯、土豆或者花生大豆怎么样?还有南瓜,南瓜高产,又能瓜代菜,咱们沿那边墙根种。”麻苏月说。
“红薯土豆行,产量高,南瓜也行,”老爷子一副很懂农事的模样,点头又摇头,“花生大豆?哈哈……丫头别是想到秋天煮花生燎毛豆吧?”
麻苏月:“您老就不能不说实话?”
老爷子哈哈大笑,“种种种,再开一亩地,红薯土豆花生大豆,一样一亩!郝家那傻小子呢?叫过来,垦地!那笨脑瓜,跟他爹一样,再学也赶不上咱家丫头!”
于是,郝家的傻小子被老爷子临时抓了壮丁,放下才做了十分之二的题目,抡起铁锨。
别说,做题粗心的人,地垦的还不错,一锨下去二十公分,每一锨都能摔碎十八个汗珠。
宁宁也来,和麻苏月一起点豆。
看不上那产量低的可怜的粮种,麻苏月给偷偷换成了仓库里的。
尤其是南瓜,她挑了个不知道哪儿产的“南瓜王”,砍了,掏了种子,洗净,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