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对于大奉来说,今天是非比寻常的一天,尤其是对于满朝的官员来说更是如此,就在早朝开始后不久,殷都接到了边关的消息,北蛮投降了,派遣了他们八王之一的回斛王来作为使臣前往平牢关递交了国书;而这封国书连同秦峰的军报一同来到了殷都。
在接到北蛮投降的国书后,作为皇帝的高远自然是无比高兴,战争结束了,高远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地了,没有了外战,作为新皇的他就能专心处理内政,他高远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少年帝王,自然不会默默无闻的一味守成,他要做的,是要让大奉在自己的手中再进一步,变成一个让四海蛮夷连挑衅都不敢挑衅的强大帝国,他自己也要成为那个八方来拜,四海臣服的一代雄君。
“诸位爱卿,北蛮投降国书已至殷都,这场由北蛮的无知所造成的战争闹剧也该结束了,为了我大奉将士不再受伤牺牲,也为了不让大奉百姓承受战争之苦,朕决定接受北蛮的投降国书,并派遣使臣前往边境议和,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高远的声音回答在太和殿上。
战争结束也是朝中诸臣喜闻乐见之事,首先站出来开口的便是吏部尚书孟彦,孟彦拱手道,“陛下宅心仁厚,不忍双方百姓遭此战争之乱,让臣等敬佩,陛下之意就是老臣之意,老臣并·无异议。”
孟彦开口后,其他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也纷纷表示附议,对于此高远很是满意,高兴的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卿等没有意见,那就说说这个使臣该让谁当比较合适呢?”
这下朝堂又热闹起来,大家面面相觑,都拿不定主意,高远四下里看了看,看着旁边一言不发的温哲,便点名道,“温丞相可有合适人选?”
温哲拱手出列,朗声说道,“外邦议和,按照大奉之法,当归属礼部,此番议和事关重大,关乎两国国运,因此臣建议由礼部尚书戴大人前往边关比较合适,北蛮派出回斛王,我朝派出六部尚书,就国体而言,我们也给足了他们尊重。”
礼部尚书戴规原先是太子少保,上一任尚书范大人因为贪污受贿被温哲革职查办,在吏部和礼部尚书同时空缺的情况下,高祯采纳高远的建议,让孟彦和戴规顶上,两人也是几十年的老臣,在做事能力上都没得挑,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都是太子一派,让他们入朝也有助于让太子快速把握朝堂。
温哲身后,一个年迈的身影佝偻着身子走出来,老先生年过古稀,咳咳两声后拱手道,“若为大奉所计,老臣愿往边关议和。”
高远微微皱眉,在想你温哲是真敢说啊,朕是不知道这事归礼部管吗?若不是顾忌到戴规一把年纪,朕刚刚就宣布了,又何必让你们议论呢,大奉的国法朕比你温哲要懂。
高远微微颔首,随即说道,“戴大人一片忠心,朕心甚慰,不过诸位也知道戴大人一把年纪了,从殷都到平牢关路途遥远,道路曲折,若是让戴大人前去,这路上都不够朕担心的;所以朕觉得戴大人还是留在殷都帮朕处理朝事更好一些,温丞相你觉得呢?”
温哲依旧是一张面瘫脸,沉声道,“臣以国法所计,戴大人却是最合适的人选,若是陛下还有更合适的,臣愿遵圣旨。”
这话说完,就连宁延都愣住了,这玉面丞相是真敢说啊,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高远尴尬一笑,默默的点了点头,再度问道,“那卿等可有推荐人选?”
此时,一直站在温哲旁边的国师开口了,秦万冢拄着拐杖往外挪了几步,颔首道,“陛下,老臣倒有一人推荐。”
“国师请讲。”高远皱眉说道,同时他还有个预感,自己这个老外公开口,肯定别有所图。
“温丞相言之有理,这外交之事由礼部负责,既然戴大人身体不便,不如就让侍郎大人代戴大人前去如何?”秦万冢的一番话瞬间在朝堂上炸了锅,侍郎大人,这礼部侍郎是谁?是宁延啊,这个任职不到一年的毛头小子,在入朝之前还只是个纨绔少爷,靠着礼国公的爵位将其拉到侍郎之位,且不说其才能如何,就说这名声传出去,指不定让人北蛮怎么想呢。
人家派来一个王爷,你来一个任职不到一年的三品官员,还是个纨绔子弟,这不是把北蛮当猴耍吗?
此时左仆射胡统勋直接反驳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可,宁大人尚且年幼,初来礼部任职,对于两国邦交的礼仪什么的尚未完全掌握,不可代表大奉前往平牢关,一旦有所差错,耽搁了两国邦交这责任是算在礼部身上,还是算在秦大人身上?”
“陛下,胡大人言之有理,兹事体大,不容儿戏,若不然,就让老臣走一趟吧。”孟彦也走出来,沉眉说道。
宁延在听到秦万冢的话后,目光骤然一冷,微微抬头看向眼前这老不死的东西,心里把秦家祖宗都问候了一遍,喃喃道,“就知道这老东西放不出什么好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