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村大娘眉头蹙了蹙,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可以理解她的担忧,因为他们也曾质疑过。
她笑着摆摆手:“我们村的大郎不会,咱们村要办村学,一应费用都是他出,好几百两银子呢!”
至于锦茵要求他们全村人学习的事情,大家都默契不提。
他们心里清楚,说出来可能还会成为他们的谈资笑话,万一传出什么不好听的,影响到紫陌,那他们岂不是罪人?
不行,必须要管好自己和孩子们的嘴!
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地里刨食的庄稼人,不少人都注意到他们来时看到的水田里的稻谷,整整齐齐,郁郁葱葱,长势非常喜人,而且一部分已经开始抽穗了。
“亲家,你们村的水稻长得不错啊,估摸着能赶得及入冬前收割,你们今年能吃饱饭了,真令人羡慕。”
“具体我们也不清楚,都是举人老爷的媳妇儿教我们的,她说秋后就能收割。”
“真好啊~来年我们能不能也过来学怎么种?”
“我们也不清楚,一会儿我帮你去找村长通通话,让他替你们问问。”
“诶!好,那就先在这里谢过亲家了!”
“都是一家人,客气了。我们也是第一次种,没什么经验,都是听大郎媳妇和村长的。”
大娘没有一口应下,她也希望闺女能在婆家能吃饱饭,为了自己的闺女和外孙,她也得找村长探探口风。
她第一次觉得和他们做亲家做得值,以前总担心儿媳妇会往娘家扒拉东西,毕竟他们比自家穷,好几次他们孩子生病没钱治都找儿媳妇借钱,要不是他们有借有还,她早就翻脸了。
“亲家,能不能带我去田里好好瞧瞧。”
“行啊,趁着太阳还不到,去走走。”
他们出来后才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田里走动查看,前面两个小老头正聊得热乎。
“你们这一排排的挺整齐好看的,咋弄的?”
“自己一根一根插进去的,可累人,特费腰!”
“啊?为啥要怎么辛苦?以前咱不都是直接洒进去的吗?”
“呵呵呵,所以以前产量就那样。”
“你能保证这样能丰收?”
“能不能丰收,到时候你亲自来看,顺便帮忙割稻谷。”
“哈哈哈哈,好啊,你在这等着我呢!成,要丰收了,我铁定来给你割稻谷。”
“那我可记下了。”
“记着记着,不就是割稻谷嘛,能多费事?”
两个月后,他抱着一捆捆沉甸甸的稻谷,累得老腰都要折了,心里又是懊恼又是高兴。
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