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人修道心无旁骛是必须的,但是他们也是人,不可能做到心底里半点杂声都没有,只不过是就算是自己本人都难以察觉罢了。
于是司马承祯创造了这张“思过崖”符箓,每当修行之时便用在自己身上,以便于更好的察觉自己心中的杂声,跨越一道又一道暗藏的心魔。
王昌龄笑了笑继续向前走去,对于小书童的这个回答并不意外,他口中的害怕司马承祯只是一部分缘由罢了。
再往前走就是玉门关了,属于是关外之地,十分容易见到突厥诸国的小股游骑,对于王昌龄来说简直就是危机重重,但是王昌龄仍然无所畏惧。
他回想起几年前自己隐居于嵩山修道之时与司马承祯的那一场论道,也是因为那次论道才让司马承祯对他刮目相看,引以为道友……
“居士为何学道?”
“求心中一处安宁。”
时年二十岁的王昌龄与司马承祯相对而坐,不卑不亢地开口。
“为何求一处安宁?”
“世间疾苦,唯心独安。”
王昌龄的回答如同饱经沧桑的老者,半点没有少年的朝气蓬勃,但是司马承祯没有评判王昌龄的回答,而是继续缓缓地问道。
“居士何以言之疾苦?”
“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空有满腹经纶,未处为百姓成事,自然心中疾苦。”
司马承祯笑着点了点头,而后继续问道。
“道友,以为何为道。”
“道在超然,离群索居以修身养性,莫向外求以内求大道。”
司马承祯听了之后,抚须笑道。
“是也不是,道虽超然,在万物之中;静修虽好但无以知全貌,道友且去人间走上一遭,细细品味,道自显矣。”
王昌龄听过司马承祯的建议之后,思索了一夜后第二天便告辞离开,只不过比之隐居来时,他的身边多了一个负责背书的小书童。
这些年来,他在大唐的山河之间游历,见过锦衣玉食却不思进取的氏族子弟,也见过终年劳碌却吃不饱饭的底层百姓;见过壁立千仞的巍峨雪山,也见过春风拂面的江南水乡。
但是看的越多之后,他心中对道的理解变得越发模糊了,游历似乎变成了单纯的游历,而不是为了追寻某个不知藏在何处的答案。
对于与王昌龄一同游历四方的小书童来说,此行的目的并不像王昌龄那般捉摸不定,他只是负责护卫王昌龄的生命安全罢了 。
毕竟现在修行界的禁令解除,群魔乱舞,对于凡人来说是再危险不过的,纵使为所欲为的修士会被追责,但是无辜的受害者也不可能因此死而复生,人死一切都变成了空话。
王昌龄看着那一望无际的远方,眼神悠远,或许那里会有他想要的答案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