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军场上,北平士兵整齐肃立,朱棣精神抖擞,发表了靖难的演说:
“本王乃太祖高皇帝嫡子,自受封燕王一来,遵循德法,安守本分。现如今幼主嗣位,奸佞当权,诸藩王先后罹难,而今亦祸害本王,必欲除之而后快。
为生存计,孤不得不举兵,清君侧,除佞臣,救黎民,安社稷,天地神明在上,耿耿忠心,日月可鉴!”
如此壮怀激烈的言语一说,底下人高呼万岁,朱棣对身后的李翰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笑道:
“翰林的文笔当真是绝妙!”
昨夜临时拜李翰林为军师,那是权宜之计,在正式南征之前,今天的这场拜将势在必行。
南征是大事,李翰林心中虽然已经有了大概的规划,但朱棣作为三军主帅,必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在战争面前,朱棣也绝不是独断专行之人,对于李翰林和道衍等人的意见,他一般都会采纳。
“从今日起,孤任大燕靖难军兵马大元帅,金忠袁珙为副元帅,李翰林为军师,道衍为副军师,张信由于长期在地方任职,又对北平熟悉,继续留守北平。
所有将士,均应奋勇杀敌,对于王侯将相,金银财宝,孤不会吝啬半分”
燕王起兵,天下大惊,消息也很快便传到了南京,齐泰身为兵部尚书,立即做出决定请朱允炆定夺。
自己的叔叔能力突出,如今真打了过来,他早就乱了阵脚,只能对齐泰的话听之任之,一一应允。
在齐泰的操纵之下,朱允炆首先传令驻守开平的都督宋忠带领三万人马开赴北平征讨叛贼,而后令蓟州都指挥使马宣带领本部人马一万配合宋忠的军事行动,最后命令居庸关的都指挥使余填带不下五千人马跟进,以为后援。
齐泰迅速行动,他的布置和想法其实也对,但李翰林丝毫没有理会齐泰的军事调动,相反,燕王倒有些担心:
“翰林,齐泰已经调动了兵马,难道我们不防着点?为何发兵通州?”
“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李翰林打仗,专打弱仗,不打硬仗,而与开平都督宋忠打,就是打硬仗。
现如今我们兵力不多,还不是打硬仗的时候,朱允炆可以杀敌一万损兵八百,但燕军可消耗不起!”
听李翰林这么一说,朱棣觉得他讲的有理,便没有再多说什么,既然他是军师,就应该信任。
“燕王,您看!”李翰林指着地图,“通州离燕北只有区区六十里,又是漕运的咽喉,也是攻守北平的必争之地,我已经命天盟之人提前渗透到城中,只要战事一起,定能大获全胜!”
决定一下,众人的态度便高度一致。
通州城下,金忠带兵一万架好了洪武大炮开始叫门,李翰林和道衍则在旁边摇着蒲扇喝着茶,通州卫指挥房胜急不可耐,如热锅上的蚂蚁。
燕王起兵虽然早有征兆,但他也没想到第一战便拿自己开刀。
已经到了正午,七月的太阳火辣辣,不管是城墙上的敌军还是城前的燕军都有不少人中暑。
见士兵一个个被抬回中军,李翰林有些不耐烦了!
“房将军,想好了没有?我给了你足够的时间,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北平布政使谢贵被杀,参议郭资,暗查副使墨麟,都指挥陈恭等人都已经弃暗投明,你还需想什么?燕王仁德,尔等岂能不知?”
在大战还未开始之前,我天盟之人早就已经渗透城中,只要我一声令下,城中立即大乱!
三千人!你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通州的!